葡萄酒熱潮席捲全球,從前沒出現在國際酒壇的國家,紛紛乘上這高速列車,不單只喝,還自己動手釀。巴西跟中國差不多時間上車,以為兩塊金磚應叮噹馬頭,豈料當我去到巴西,才知道是這片葡萄酒的新新世界已準備就緒,是葡萄酒世界最不容忽視的一匹黑馬。釀酒葡萄嬌生慣養,熱一點嫌熱,冷一點怕冷,於是只有位處緯度三十至五十度的國家才適合開墾葡萄園。雖然巴西是南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但是僅得南部非常小的一角位處釀酒區地帶,於是一直以來這個國家在葡萄酒世界幾乎無聲無息。當我花了近兩天時間登陸Porto Alegre機場的時候,巴西已經不停給我驚喜。南北半球天氣相反,巴西正值春天,本來以為可以在春回大地的南美洲享受陽光與海灘,豈料遇上冷鋒,氣溫一天內急降二十度,第二天最低溫度只得一點五度,據說海拔較高的Planalto Catarinense產區更在下雪。我穿盡最厚的衣服,才成功避免成為首個在巴西冷死的中國人!
1551年開始釀酒
當葡萄牙人發現這片新大陸的時候,已經開始嘗試種植葡萄樹,並在1551年正式釀成第一瓶葡萄酒,可惜因為氣候潮濕,酒質強差人意,農民紛紛放棄。後來有英國人引入一些美國的混種葡萄,例如Isabel,因為粗生命硬,容易適應潮濕的氣候,巴西南部終於葡萄花開遍地。不過這類葡萄並非藍血貴族,本來只用作水果食用的品種,釀成的酒味清淡、結構薄弱,難登大雅之堂。還是到了1875年,第一批意大利人移民到天氣清凉、山巒起伏的巴西南部,認為像極Veneto和Tuscany,於是將Rio Grande do Sul州打造成一個生產釀酒葡萄的搖籃。到了今天,巴西出現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局面,把葡萄酒分成兩類,第一類是以美國混種葡萄釀造的葡萄酒,稱為「Vinho de Mesa」,意思是「Table wine」,例如不甜的紅酒,便會在酒標寫上「Vinho Tinto de Mesa Seco」;第二類是以釀酒葡萄釀造的,稱為「Vinho Fino」,意思是「Fine wine」如果是不甜的紅酒,會在酒標寫上「Vinho Fino Tinto Seco」。這樣以葡萄品種分階級,我還是第一次遇到。
至於產酒區,暫只集中在三個州。氣候較冷的南部是重鎮,主要是最南的Rio Grande do Sul州,北接的Santa Catarina州,因為海拔夠高,亦有不少葡萄園,更會生產令人意想不到的「冰酒」。有些葡萄園又會不可思議地出現在巴西東北部的Pernambuco州,由於那裏四季如春,葡萄農透過灌溉,每年可以有兩次收成。當你去到參觀葡萄園的時候,有機會看到一塊葡萄園的樹只是剛剛發芽,旁邊的一塊卻正在收採果實的時空交錯奇景。Rio Grande do Sul內又可分成幾個小區,其中以暱稱「小意大利」的Serra Gaucha最重要,佔了全巴西Fine wine總產量的八成半。Serra Gaucha裏面的Vale dos Vinhedos,率先被2002年出台的巴西葡萄酒地區監管法例列為「G.I.」(Geographic Indication),更在2008年再升格「D.O.」(Denominacao de Origem),成為全國暫時唯一的指定產區。如果你知道葡萄牙文Vale dos Vinhedos是解作「葡萄園山谷」,或許不會感到意外。Vale dos Vinhedos的入口Bento Goncalves,是一個橡木桶形狀的巨型建築,據說原來的建築是木材,後來才變成現在的水泥。你甚至可以在村內找到看似酒桶的教堂Igreja Sao Bento!
專攻汽酒 獨領風騷
Serra Gaucha另一條村Pinto Bandeira也在2010年成為「G.I.」,生產的主要是汽酒,亦是巴西人最引以為豪的葡萄酒。無他,巴西在南美的最大競爭對手是智利和阿根廷,偏偏兩個鄰國的氣候太熱,葡萄無法取得汽酒最關鍵的酸度,所以巴西在這一環可算獨領風騷。事實上,巴西的葡萄酒產業得以起飛,還有賴香檳巨擘Moet Chandon在1973年登陸,證明了當地是生產汽酒的樂土,然後汽酒便成為了行業發展的方向,不少酒莊更是獨沽一味專攻汽酒的。現在巴西的汽酒非常多元化,既有採用傳統香檳釀造法生產的,亦有以意式Charmat方法生產的。在世界各地新興市場特別流行的意大利半汽酒Moscato d'Asti,在這裏也出現了一個改良版。我一向喜歡Moscato d'Asti的香,卻嫌它的甜度尷尬,凈飲太甜,吃甜品又不足。巴西的版本一般稱為Moscatel,酒精度高兩度去到7.5%,酒的餘糖少了,明刀明槍變成派對動物,最能反映巴西嘉年華的熱情。Rio Grande do Sul還有幾個值得留意的小區,包括接壤烏拉圭的Campanha、Serra Gaucha南面的Serra do Sudeste,和位處最北的Campos de Cima da Serra。繼續北上,便去到Santa Catarina州,東南部的Planalto Catarinense是暫時唯一產區,葡萄園位處海拔九百至一千四百公尺,是巴西最高亦是最冷的產酒區,產量僅佔全國6%。葡萄品種方面,巴西跟其他南美國家一樣「土著欠奉」,流行的不是法國的貴族品種,例如Cabernet Sauvignon、Merlot、Cabernet Franc、Pinot Noir、Chardonnay,便是由意大利人引入的Teroldego、Malvasia、Glera、Ancellotta、Nebbiolo、Barbera等等。國際著名的葡萄品種在推銷上比較容易,較受酒莊歡迎無可厚非,但當我在一個星期密集式走訪十二家酒莊,規模由最大型的合作社,到最蚊型的家庭式手作仔,卻發現業界擁有不少共識,非常齊心,企圖打造一種能夠代表巴西的紅酒葡萄品種,就像智利的Carmenere和阿根廷的Malbec。不少酒莊均投票給Marselan或Tannat。行程之中我又有幸獲巴西釀酒業協會ABE邀請,出席第二十屆Avalicao Nacional de Vinhos,成為十六位評審之一。這是巴西葡萄酒壇年度盛事,全國的釀酒師代表分成四組,品試數百款來自各區酒莊的新酒,然後選出最能代表當年氣候特性的十六款葡萄酒成為年度十六強。十六位評審跟到場參加人士同時間首次蒙瓶品試,然後即時發表對其中一款酒的感覺。我獲派的是唯一的芳香型白酒,後來才知道是我去訪過的Perini酒莊的出品。類近的蒙瓶試酒常有參加,但這次活動收入場費,並不便宜,試的又是仍在酒桶醞釀中尚未完成的葡萄酒樣本,八百五十張門票開賣兩小時內售罄,品試過程肅靜,全神貫注聽取評審的評語,可見葡萄酒在巴西的神聖地位。
巴西葡萄酒心水推介
Perini Arbo Moscato Vale Trentino Serra Gaucha NV 約$70第二十屆Avalicao Nacional de Vinhos被選出的十六強之一,完全發酵後酒精度提高至10.6%。香氣有如木瓜,又像楊桃,配泰菜一流。
Aurora Moscatel Espumante Serra Gaucha NV約$140Moscatel汽酒香氣誘人,甜而不膩,簡單鮮明,我認為是巴西搶灘最具殺傷力的武器。
Salton Intenso Chardonnay Vinho Branco Licoroso Doce NV約$100採用的是老掉大牙的葡萄品種,卻以葡萄牙人釀砵酒的方法炮製成加烈甜酒,色澤金黃,散發着花蜜、硬殼果、蜜餞味道。
Casa Valduga Leopoldina Chardonnay Vale dos Vinhedos 2011 約$250Casa Valduga是少數已經登陸香港的巴西酒莊,她的Leopoldina Chardonnay熱帶水果氣息蜂擁而上,酸度充沛,酒身柔滑。限產八千瓶。
作者:劉偉民大中華酒評人協會主席,兼職釀酒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