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傳媒,主要分為反對派和保皇黨,能被視為中間派,少之又少。基本上,大部份傳媒是保皇黨的,反對派卻是鳳毛麟角,這當然和共產黨的壓力有關。不過,在上一次立會選舉中,反對派議員還是可以得到百分之五十六的選票,因此,反對派傳媒是不會沒有群眾基礎的。而又基於在共產黨壓力下,反對派傳媒十分之少,因而競爭也少,應是一門穩賺的生意。
在印刷媒體方面,執反對派牛耳的當然是壹傳媒,基本上因為反對派印刷傳媒是只此一家,壹傳媒還是可以有利可圖。
但在電子媒體上,情況就不同,因為營運者受到政府的重重掣肘,亦即是受到共產黨嚴密監控。兩個免費電視台早被收編,港台和商台也有封咪事件,最新的受害者就是數碼電台(DBC)。
DBC當然有它取死之道,因為它敢於全面反對港共政府,但我們是否就能容忍政府完全扼殺在電子傳媒中的反對聲音?百分之五十六的反對派港人不配有一個電台為他們服務嗎?
一個單靠市民一百元廣告就能月籌過百萬的電台,聽眾人數是無容置疑的,而且更有可能是勝過其他的電台。有這樣的聽眾群而不滿意的DBC股東,絕不可能基於商業的考量;有這樣的聽眾群而要倒閉的電台,絕對是暴力封殺的結果。
DBC死了,但它的支持者還在,他們是會記着共產黨是怎樣消滅港人的反對之聲,他們是不會坐視香港進入萬馬齊瘖的時代。
李德成
公開大學電腦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