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貌似農民,經常煙不離手的莫言,原名管謨業。他說,只要把其中「謨」字倒過來看,就變成「莫言」兩字;當初會用這個筆名,他說,主要是在激勵自己少說多做。他投身寫作的原因,是因為小時候家境貧窮,認為寫作可三餐溫飽。現在,他不但靠寫作躋身作家富豪榜,當上內地作家協會副主席,名成利就,還成為首位奪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
立志寫作為三餐溫飽
莫言1955年出生於山東省濰坊高密市,家境清貧,至小學五年級便遇上文化大革命,12歲輟學,過着每日放牧或到工廠工作的生活;當時他聽聞當作家、靠着寫作可三餐溫飽,這讓他從小便懷着寫作夢。文革尾聲,20歲的莫言決定入伍當兵,其間暗暗寫作,並將自己名字中的「謨」字一分為二,以莫言為筆名,主要是激勵自己少說多做。當時他從農村移居城市,發現落後的農村別具特色,於是把家鄉山東高密的傳說,以夢幻角度和融入天馬行空的描述,寫成鄉土情懷濃厚的小說。1981年發表作品《枯河》、《秋水》、《民間音樂》,並在內地期刊發表文章。1986年他在《人民文學》第三期發表中篇小說《紅高粱》,引起轟動,隨後他陸續圍繞主題發表多篇作品,翌年結集成書《紅高粱家族》,導演張藝謀以其作品改編成電影《紅高粱》。隨後他到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進修,退伍前畢業,1997年畢業後轉到《檢察日報》工作,當年他憑長篇小說《豐乳肥臀》,奪得中國有史以來獎金最高的「大家文學獎」,獲得10萬元(人民幣,下同)獎金;之後他轉到北京師範大學魯迅文學院創作研究生班進修,取得碩士學位。
手抄毛澤東講話捱轟
莫言陸續推出不同作品,包括《檀香刑》、《四十一炮》及《生死疲勞》等,受歡迎兼在海內外獲獎;至2006年內地首次發佈作家富豪榜,莫言以十年345萬元版稅收入,在富豪榜排第20位。文學令他名成利就,他之後獲選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之一,外界卻批評他與中共關係太密切;莫言早前與其他內地作家參加「手抄毛澤東」活動,親筆手抄老毛《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被質疑是維護中共體制、反對普世價值、不具備基本是非的人。《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