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行健膺文學獎遭批評<br>莫言奪獎 官媒爭相報

高行健膺文學獎遭批評
莫言奪獎 官媒爭相報

繼高行健後,莫言是全球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第二位華人。在兩人之前,百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從未出現華人作家的身影。高在2000年因《靈山》、《一個人的聖經》等作品,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評他的「作品具普遍價值,刻骨銘心的洞察力和語言的豐富機智,為中文小說和藝術戲劇開闢了新道路」。現年72歲、定居法國的高行健,於1940年生於江西小康之家,從小在家中便受到琴、棋、書、畫的陶冶,5歲已參與舞台劇演出。他曾回憶說,他們一家人抗戰逃難時還帶着一架鋼琴。然而,他的多部小說在國內被禁,他的戲劇一直無法在舞台上演。高於1987年赴德、法居住,六四事件後憤而流亡法國,更在法國宣佈退出中國共產黨,並發誓只要中國仍在極權統治之下,有生之年絕不回去。高現已入籍法國,近年仍以中、法文創作戲劇和小說。

高已入籍法國

高行健2000年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內地官方媒體對他多次批評,相反莫言今次獲獎,新華社、央電都爭相報道,並稱莫言是首位得到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中國有不少作家與諾獎擦肩而過,老舍和沈從文因離世失落獲獎機會。1927年魯迅在拒絕被提名書信中寫︰「我覺得中國實在還沒有可得諾貝爾獎賞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們,倘因為黃色臉皮人,格外優待從寬,反足以長中國人的虛榮心,以為真可與別國大作家比肩了,結果將很壞。」中央社/英國廣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