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日本電器生產商夏普(Sharp)遭高盛下調評級至「沽售」,加上被潛在投資者鴻海要求分拆液晶體顯示屏(LCD)業務,股價昨在東京股市急挫逾15%至每股151日圓,創38年新低。
高盛分析員Takashi Watanabe發表報告指,夏普依賴銀行提供融資,預期配售新股集資機會很大。由於配股計劃將蠶食股東得益,遂下調夏普未來12個月的股價預測,料大跌31%至每股120日圓,主要因為每股盈利將被新股冲淡近50%。
鴻海促分拆LCD業務
報告又指,夏普在新財年度需要累積1060億日圓(約105億港元)退休金儲備,令股本比率(equity ratio)收窄至4%,遠遜去年同期24%。此外,若夏普存貨價格下跌或出現固定資產減值,其股權對資產比率將轉差。高盛預測,夏普本財年淨虧損將由3745億日圓擴大至4745億日圓,當中包括1000日圓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夏普8月曾發盈警,截至明年3月31日止的12個月,將錄得2500億日圓虧損。
夏普被高盛唱淡外,有報道指潛在投資者鴻海亦要求夏普分拆LCD業務,並成為兩者的合資企業,同時要求讓鴻海管理層人員擔任要職。此前,鴻海已力促夏普允許使用三重縣龜山工廠,作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液晶顯示屏生產。不過,夏普顯然抗拒鴻海提出的要求,堅持保留LCD業務,視之為復蘇關鍵業務。另一邊廂,夏普不願與鴻海以合資企業生產LCD,是希望維持生產獨立及不想制作技術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