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高盛、中金的統計數據,上海於十一黃金周(9月30日至10月7日)的零售銷售按年增長9.2%,表現不過不失。本報記者於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前往上海實地視察零售行業狀況,發現個別商場、店舖的人流頗為參差,走高檔路線的店舖人流明顯較淡靜,較驚喜的是,思捷(330)於上海的店舖,人流較記者對上一次於6月下旬的周末直擊時比較,似乎有所起色。本報記者在9月30日晚上7時後的黃金時段,視察位於南京西路的中信泰富廣場和恒隆廣場,發現該兩個專賣高檔品牌的大型商場人流疏落。
思捷有起色
記者於恒隆廣場一樓的普拉達(1913)店舖門外觀察半小時,絕多數時間店內職員都多於顧客,而該時段內出入的顧客亦不多過20人。而位於恒隆廣場二樓的I.T(999)品牌店則更為冷清,在記者觀察的半小時內,大部份時間店內都未見有顧客逗留,而該時段內出入的顧客不足15人。另一邊廂,記者觀察的多個上海中低檔大型商場,則頗具人氣。記者於10月5日下午3時半在浦東正大廣場的思捷旗艦店外觀察一小時,見到至少有120位顧客在收銀處前付款。在今年6月下旬,記者在周末下午同一時段,在該店只見有15個顧客消費付款。至於在中山公園夢之島商場的思捷店外,記者一小時內見到大約70位顧客出入,與6月時視察該店無人問津的情況明顯有起色。鄰近的競爭對手H&M及Zara於上海的分店,人流依然較思捷為多,若與6月下旬的周末相比,人流則相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