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紐卡素對曼聯,到底柏比斯施斯下半場的頭槌過了白界沒有?當時球證、旁證估未入,英國電視評述估入咗;反覆從多個角度重看慢鏡後,則普遍傳媒都估未入。既然入波是足球最重要的事,為何個波入咗未都要估估吓?引入科技協助執法的討論又來了。很多體育項目早已運用科技協助球證,美式足球及NBA經常全場等球證睇完電視慢鏡先判決;網球亦早用了鷹眼系統「估」個波出界未。沒錯,所有科技其實都只是幫手「估」,鷹眼也只是以多角度鏡頭畫面配合電腦運算,模擬出球的路線。之不過大家覺得電腦加10個鏡頭一起「估」,應該準過司線員一對肉眼。反對將電視慢鏡應用在足球執法的,多以會令球賽節奏拖慢為最大理據。應何時整停比賽來睇慢鏡也是問題。舉例:像上述紐卡素對曼聯那球,若迪基亞把球拍出網後,曼聯立即反攻大腳傳給朗尼,他卻被出迎的門將夏柏粗野攔截鏟斷腳。這時球證吹罰,比賽才停下可睇慢鏡,豈料發現迪基亞救波時球已入白界,那麼往後發生的事應否不當存在?夏柏還需要領紅牌嗎?例子有點極端,但亦道出運用慢鏡執法仍要考慮很多細節。但我認為還是可行,其實加入簡單條款,如初步只應用在入球的判決,以及每隊只可提出兩次抗議,整體比賽節奏又有幾大影響?球迷最怕不是要等球證睇重播,而是等話事人何時變得更開明。方柏翹now足球評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