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年50歲,相比起格登等了半世紀才贏得諾貝爾獎,他得獎可謂神速──按諾獎頒發慣例,得主研究要經歷起時間考驗,所以往往在研究發表了逾10年才會獲獎,但山中2006年發現iPS細胞研究到昨天,只經6年。他是日本自1987年以來首名贏得諾獎的科學家,日本《讀賣新聞》昨派發號外報道,首相野田佳彥也恭賀他獲獎。山中本是一間衣車零件廠太子爺,小時候就喜愛拆機器、時鐘等,但都無法將機械還原,常被母親責罵。後來父親勸他學醫,他終決定學醫。「我得獎時腦裏只想到感激這個字。」山中在得獎感言這麼說,還稱未來會加倍努力利用iPS細胞發展更有效的藥物或療法,運用醫學為世人謀福祉。因iPS細胞而受惠的14歲少年山本育海大讚山中:「厲害!」山本三年級時突然全身肌肉僵硬,動彈不得,後證實患有沒法治療的肌肉骨化症,至山中研出iPS細胞,才令他的治療露曙光。山中從醫,先成為整形外科醫生,因被嘲笑技術差,改為從事研究,也曾因研究環境不佳,一度患抑鬱症。他1993年前往美國的研究所,利用白老鼠研究幹細胞編程,1996年回國後因經費不足「要自己照顧逾千隻白老鼠」,心灰意冷得放棄研究,幸他沒有放棄。日本《產經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