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讀者來郵指正,說出名作家徐訏去世的年份,也質疑我到底有多認識他,真是慚愧,老糊塗了,有些事情恍如昨日,以為那次在路上碰見的徐訏是上一世紀的九十年代,原來已三十多年了,是感覺的模糊吧。而我認識他更早,初來港時他老人家還突然在電影公司的編劇部出現,後來在筆會的慶祝活動中,不僅再見到他,也見着了林語堂夫婦呢,那是多麼令人驚喜的已走到尾聲的六十年代,初到貴境有此奇逢,怎不叫一個當年的土豹子又驚又喜呢。
請那位讀者不要見怪,人生中有些事的確是此情此景可待成追憶,而當時以為尋常得很;不是見大人而不知不覺,此為歲月會無盡止的長,會遇到更多頭角崢嶸令我心儀的人物,而自己太渺小了,在那樣衣香鬢影的場合中怯生生的甚至目瞪口呆不懂如何應對。
比較幸運的是,當年尚未離開校門時的一份差事是替中央日報的名人語錄做採訪,訪的是名人的人生座右銘,不僅瞻仰了名人的風采,他們訪談間流露的人生智慧、學問及獨特的見解,當時已知不尋常,至今另有更深一層的體會。今天,我已到了當年大部份被訪者的年紀,喟嘆光陰虛度沒有長進。認識一個人,有如讀一本好書,好之而不求甚解是我之過,知我者當不會罪我。
而在浸會學院(如今已是大學了)教書時的徐訏那年已到了人生暮年,有點兒暮氣沉沉了,故人已渺,想起他那譜成歌曲的詩句:你灑下滿室衣香,灑落了一地輕笑,於是你匆匆外出,留下門帘兒飄搖……當你倦遊歸來記取黃鸝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