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人物:半世紀圍村情<br>死守慶有餘不願空留憾

爽人物:半世紀圍村情
死守慶有餘不願空留憾

推土機轟隆轟隆地響,清拆圍村的畫面不時在莊景明的腦海劃過。他在黃大仙衙前圍村土生土長,一家人落地生根50年,如今家園面臨清拆,難捨難離。這一朝天未光,莊景明已無心睡眠,一早起床打點準備,與其他「冇得留低」的村民到政府總部打保衞戰。
衙前圍村的祖先為吳氏、陳氏和李氏三姓客家人,49歲的莊景明屬外姓居民。他的父親早於40年代末從汕頭來港,他鄉遇故知,經朋友介紹在衙前圍村負責打更工作。其後母親亦在50年代初帶同胞兄和姊姊來港,莊景明在圍村出世,於八兄弟姊妹中排行第七;一家十口在圍村定居下來,一住就半個世紀。
走入衙前圍村村口的「慶有餘」石匾,經過窄巷,來到莊景明的小村屋。眼見牆身鐵皮剝落、石灰破損、屋頂補過英泥,怎住得人?「間屋係當年屋企人自己起,你唔好理我間屋舊又好,殘又好,總之就係屋企。」莊景明住開有感情,不要政府不合理強拆。

「慶有餘」原寓意興旺,如今村內十室九空,僅剩莊景明及10多戶村民堅持留守。陳奕釗攝

提夜香也開心

莊景明眷戀圍村生活,絕對是上樓無得比。「細細個喺圍村大,當年無乜嘢玩,成班細路就玩彈波子、掟毫子,打波子打落坑渠又執返上嚟再玩過,都唔知幾過癮;又可以四圍走捉迷藏。」他笑言在圍村過節尤其熱鬧,「最鍾意就係新年,燒炮仗唔識驚;天后誕有神功戲、中秋節又會整燈籠,煲蠟煲到啲火幾層樓高㗎!」
說來略帶誇張,但圍村生活就是與別不同。莊景明還說:「知唔知乜嘢係夜香?我就係坐痰罐大,讀中學時都仲有人倒夜香,每晚12點就有人收夜香。」時移世易,社會發展,其後政府在圍村側加建公廁,倒夜香服務也從此絕迹。
舊日令人懷緬,衙前圍村是本港市區僅餘的圍村,該村三姓祖先早於南宋時期遷至闢村定居,可知年代久遠。村內全盛期有逾百戶,現時包括莊景明,僅餘下10多戶不肯搬走。莊景明的家人或入住公屋或租樓,亦早已離開圍村,但告別圍村難免不捨。
「媽媽90幾歲,早已上咗樓,但前幾年開始思路唔好,有一晚突然執咗兩袋嘢話要返圍村住,保護圍村喎。」事件令莊景明印象最深,也最感欷歔。他明白市區發展,清拆圍村在所難免,但希望政府作合理賠償,令村民得以安居樂業。
記者:黎國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