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Z世代:貨幣戰爭比空襲有效 - 盧峯

國際Z世代:貨幣戰爭比空襲有效 - 盧峯

假如伊朗最近的貨幣貶值危機是美國及西歐國家聯手發動的陰謀,那它可真是聰明的一着,比以色列或美國空襲來得更有效、更實在。伊朗執意發展核武,不惜跟西方國家翻臉除了因為國防安全需要及反制以色列外,更是為了彰顯政權的強大,更是為了提升政府及國家的聲望。但核武還沒完成,貨幣反而變得一文不值的話,伊朗政府包括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的民望將會大受打擊,甚至因此而倒台,又或被迫跟國際原子能組織妥協,接受更嚴格監管,最終要放慢甚至放棄核計劃。這樣的結果不是比空襲伊朗更成功、更兵不血刃嗎?看看歷史就知道,貨幣穩定攸關政權以至國家生死,足以決定和戰。一次大戰後德皇遜位,德國成立威瑪共和國,期望像法、英那樣走向議會民主政體。可惜戰後百廢待舉,割地以外還要應付高昂賠款,威瑪政府被迫走捷徑,以「印銀紙」的方式處理經濟危機,希望可以瞞天過海。只是瘋狂印鈔加上物資短缺引發超級通脹,一天之內馬克大幅貶值九成以上,公務員出糧必須用大袋把數以億元計面值的馬克孭回家。在貨幣崩壞、經濟失序下,威瑪共和國公信力盡失,德國人只想要回一個強勢政府,最終造就納粹黨成功上位。另一個好例子自然是抗日戰爭後的國民政府。一九四五年抗戰勝利,百廢待舉。既要重建國家,又要維持軍力跟中共周旋,再加上各級官員中飽私囊,侵吞大量美援。國民政府走上威瑪共和國的老路,拚命印鈔票以支付各種開支,以應付軍隊的糧餉及公務員的薪酬。原本的法幣因超高通脹及民眾沒信心後變成廢紙,政府又推出「金圓券」逼人民以高價兌換,逼企業及人民接受。不旋踵,「金圓券」又成為濫印濫發對象,大部份人包括小農、小商販、公務人員的多年儲蓄形同被沒收,只剩下怨恨與憤怒。國民政府在四八年土崩瓦解,除了軍事上失利外,貨幣大貶值引發的信心危機同樣是重要原因。伊朗政府會否步上這樣的後塵,目前還難以確定。但伊朗貨幣一天之內貶值四成對民眾的生活及心理影響都極為巨大,艾哈邁迪內賈德政府的權威及公信力已大受打擊。假若短期內無法穩住大局,民眾肯定爭相把錢轉成外幣、黃金或其他實物以免儲蓄被蠶食。到了那個地步,伊朗政府不要說繼續投資核計劃,連進口糧食、維持社會秩序也將有莫大困難。盧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