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心系列:長期卧床 難攝取營養<br>換心人首重補身鍛煉

換心系列:長期卧床 難攝取營養
換心人首重補身鍛煉

【本報訊】心臟移植屬大手術,病人換心後要完全康復,非一時三刻可做到,術後護理尤其重要。葛量洪醫院心臟內科部門主管范瑜茵表示,病人因為心衰竭曾長期卧床,難攝取足夠營養之餘,也因為缺乏運動容易引致肌肉萎縮,故手術後首要進行康復治療,重新鍛煉體魄,希望盡早恢復活動能力。記者:梁麗兒 陳凱迎

本港92年成立心臟移植小組,同年葛量洪醫院為1名心衰竭中年男病人進行本港首宗心臟移植手術,病人至今仍健康生存。92年至今年8月,共130名病人接受心臟移植,包括4名心肺、2名心肝同換的病人。病人換心後一年存活率約90%,5年及10年存活率分別約84%及約67%。

過來人呼籲捐贈器官

范瑜茵表示,心衰竭患者因病情嚴重,術前要長時間卧床,身體欠活動,連協助呼吸的腹部肌肉都「唔夠力」,術後要重新訓練體能。病人每周要返醫院做康復治療,如使用跑步機練氣,並鍛煉肌肉力量。此外,病重時身體難以吸收足夠營養,術後會偏瘦及虛弱,需補充各種營養。換心病人更要一生服食抗排斥藥。現年37歲的齊嘉邦患上「擴張性心肌病」,08年病發時嚴重氣喘,需服食去水丸及降血壓藥等控制病情。他表示每當工作繁忙緊張時,氣喘會加劇,其後更需辭去船務工作,並植入心臟除顫器保命。病情在去年轉差,心臟持續發大,要輪候心臟移植。今年4月又植入雙室同步起搏器,希望可延長等候屍心時間。至6月初接受換心手術,7月中開展康復療程,每周兩次到醫院做運動,包括踩健身單車、划艇機及跑步機等訓練。重獲新生的嘉邦,慶幸自己非病危至要深切治療才獲捐心,經歷一場大病,更深深感受到家人悉心照顧,故特別珍惜與他們一起的時間。他又會以自己的經歷,呼籲親友支持器官捐贈,希望能拯救徘徊死亡邊緣的病人。(換心系列三之三)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