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宅男都非常害怕富有表達力(expressive)的女孩,這些女孩子不介意表達自己的喜惡,擁有較鮮明的性格,對於世事抱有取態。言行上,她們是直率勇敢的,言詞有力,表情豐富。裝扮上,她們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美學,不隨大隊走去。總括而言,她們是真誠率性的。
這些exactly就是宅男的恐懼。
「宅男」的定義
看來得先說明「宅男」的定義。普遍認為宅男就是躲在家中缺乏交際手腕與社交網絡的男孩,他們的知己是電腦,不是書獃子,就是困惑的失敗者。事實上,這只是一種生活模式(lifestyle),用生活方式去界定一種人,還用上「宅男」這貶詞,聽來蠻不公平的。喜愛待在家中的人,各有前因,有些人非因無計可施而「躲」於家裏;他們壓根兒就是喜歡留在家中—外頭的世界,沒比家中的精采。書獃子(nerd)也不一定很宅,許多喜歡讀書的人,智慧的領域廣闊無比,天下許多哲人都是書蟲,其見識與見地卻層次深厚。沉迷電腦,也不一定很宅;電腦僅為工具,關鍵視乎運用這工具來幹甚麼。然而,以下的宅男特點卻跟「宅」的定義頗為吻合:愛於線上攻擊別人,現實生活卻一籌莫展。
「宅」意味着「被困」。心靈中的被困、對於世界的困惑,界定了「宅」。宅男的定義,並非生活模式,而是其處世心態:對自己和社會恐懼不安,卻不知從何抒發。顯性特徵:於線上世界的匿名情況下表達力強,在生活裏卻垂頭喪氣。終日待在睡房玩電腦並缺乏交際手腕,僅結果,而非誘因。宅男是否失敗者?我不知道,畢竟我們難於判辨他人的成敗。然而在於線上世界惡言相向,罪孽難免是有的。
「性」是最後的領土主權
這是為何他們害怕expressive的女孩:她們讓他們束手無策,不懂得如何招架。他們視鮮明的取態為一種攻擊。其實沒人在攻擊他們,只是他們自卑心作祟,認定這是威脅。他們的反應就是罵—於網上罵—對於自己害怕的東西,用着惡言來回應。這讓我想起一位藝人朋友,他於入住酒店時,助手跟他說此酒店鬧鬼,一向文質彬彬的他忽然露出兇惡臉,粗話罵破整家酒店,助手感到相當驚訝,然而大家也明白,他是過份恐懼而已。恐懼的反應不一定是瑟縮一角,亦可以是斥罵、憎厭、藐視。對於內心鬱躁的宅男而言,「性」也許是最後一片能夠追回主權的領土(雖然我不認同的,打機亦可打出未來,只是他們氣餒的潛意識作怪而已)。性的投射,使他們特別恐懼/憎厭性格鮮明的異性,而非同性。喜好自己能夠控制的女孩,乖巧的、勞役的、軟弱的、呆滯的……總之就不是expressive的。再者,expressive者的行徑突出;不同,也就產生被罵的空間—你總不能罵一人吃飯,因為每個人都吃飯—必須找尋其與別不同的原因來罵,無論那是否值得罵,不打緊,最重要有位入罪。
越expressive,
越怕人expressive
線上罵人越暴力,隱喻困惑越嚴重,發洩渠道少,現實與願意的落差大。於匿名情況下罵人罵得越狠的一群,越是害怕自我表達的意志強大的女孩,因為她們突顯出他們缺乏勇氣的事實!重要的是:其實宅男知道expressive是怎麼一回事,他們知道罵語可以有多暴力,表達情感可以來得有多急擊,因為他們於線上世界是極度expressive的!心底深處,他們相當害怕expressive女孩,因為他們能夠設想到expressive者罵人的威力!他們暗中越是expressive,心裏越是怕別人expressive。情況就像心裏越看不起別人,越是怕別人看不起。又或《天下無賊》中的王薄(劉德華飾),騙人越多,越是怕被人欺騙。
身邊有些女孩(好些是粉絲)被線上haters困擾──本人收到網上暴力困擾者的電郵,多得難以想像。困擾亦使她們意圖改變自己。我看她們的Facebook,當中多數是expressive女孩(衣着上、言行上或生活模式上)。其實毋須過份煩惱,不要因此勉強自己扮作他人。Coco Chanel箴言:你的特點,正是妳不可被取代的原因。命得一條,寧當一級的自己,勿當次級的別人。如果表達和追求是一種錯,天下的革命英雄便十惡不赦。如果跟隨別人才是理智,寧願瘋掉。說到底,我們只需要對得起自己,不用對得起他人的壞心地。
撰文:卓韻芝
藝人。
不用怕,幽默感會救贖你。
逢周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