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有位30幾歲的病人,發病不足一年便離世。她是位很有創意、具動力、說話與反應頗快的女士。失去了這位病人,我感到惋惜,並在此向她的丈夫表示慰問。
她是在家中自我乳房檢查時,觸摸到異樣而發現患上乳癌的。她的腫瘤較大,癌細胞特性是三陰性,淋巴有事,屬第三期。商議後,由於她較年輕,決定先用化療藥,待腫瘤縮細後,才做全乳切除手術,同時進行自肚腩移植脂肪組織到乳房的矯形手術。
術前化療的作用,是希望縮小腫瘤,因第三期較大機會有潛伏於循環系統的癌細胞;淋巴有事,擴散機會大很多。所以第三期會先打化療,希望控制病情。
現時有些化療新藥,可減少甚至消滅癌細胞,但不是每個病人效果都一樣。尤其是「上皮生長素受體」(HER2)陽性的病人,術前化療效果特別好,能消滅癌細胞的機會較大。打完化療後,縱然經檢測,發覺癌蹤消失了,卻並不表示病人不用做手術。要根治乳癌,一定要將腫瘤切除。
以我經驗,術前化療的病人,約有一半其腫瘤會縮細,程度各有不同。而這年輕的病人,做完術前化療後,雖然腫瘤有縮小,但仍有很多癌細胞。化療完成後,便進行手術。割除腫瘤後,首先發覺還有殘餘腫瘤,癌細胞屬三陰性,暫時無藥可食;其次,發現病人癌細胞繁殖率驚人,是百分之百!是我行醫以來未曾見過。
知她情況嚴重,安排她做胸壁電療,連淋巴所有範圍都電,希望減低復發機會。完成治療後不到半年,她因氣促入院,發現兩邊肺積水,癌細胞已轉移。於是進行第二防線的化療,初期還可以控制,但突然有一天,她因呼吸困難而入院,其間找來呼吸科醫生相助,但最終肺衰竭,不久後她便過身。
審視這個個案,我奉勸年輕女士們,30歲是人生拼搏的黃金時期,但亦要注意乳房健康,除了要認真進行自我乳房檢查外(可參閱乳癌基金會網頁),平日起居飲食亦要注意,每天最少運動半小時及飲食要清淡,減少煙酒夜蒲。注意乳房的變化,發現有不妥,立刻找醫生診治。據統計,約有一成四的乳癌患者,是40歲以下,而30歲以下的,約有百分之五。
40歲以上的婦女,一般會建議進行定期的乳房普查,而40歲以下的女士,便要自發性進行自我檢查。病向淺中醫,越早發覺治癒機會越高。
香港乳癌基金會創會人 張淑儀醫生
香港乳癌基金會網址: http://www.hkbcf.org
香港乳癌基金會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