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風險胃納因美國聯邦儲備局推出新一輪量化寬鬆措施(QE3)而改善,加上歐洲和日本央行的量寬措施,令資金流入風險資產,然而,全球主要央行的救市措施對刺激資產價格上升的動力只可以算是中性,原因是正在升溫的政治風險、中國經濟增長的滑落,削弱了這些量寬措施的威力。有別於第一輪(QE1)及第二輪(QE2)量化寬鬆措施,今次聯儲局推出的QE3,並沒有設立購入資產的特定時限和規模上限,而是改以就業巿場的情況作為指標,以每月購買400億美元的按揭抵押證券(MBS)形式進行,直至就業巿場有改善為止,這就使QE3成為一個靈活、持續性的買入資產計劃,成為一個無限量的QE3。與QE3近似,歐央行最新推出「直接貨幣交易計劃」(OMT),也將實施無限量購債行動,在歐元區二級市場集中購買三年以下短期債,並會予以冲銷,以協助降低西班牙、意大利等國家的借貸成本至可控制的水平。日本央行宣佈擴大10萬億日圓資產購買規模 ,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無可否認,在這些新措施公佈後,確實是提升了市場的風險胃納,市場投資氣氛明顯改善,美元滙價走弱,刺激商品、新興巿場股票和債券巿場造好,但亢奮過後,市場對於全球經濟前景的憂慮、歐債問題包括西班牙遲遲未肯正式要求歐盟的救助,以至於11月美國總統大選的結果等,繼續困擾着市場。還有中東局勢持續緊張、中國和日本就釣魚台的爭端紛至沓來,地緣政治風險正在增加。
新興市場貨幣債可吸
誠然,現時去判斷QE3或OMT等量寬措施對金融市場的影響,以至會否因此改變金融市場的遊戲規則實屬言之尚早,最終判斷這些非常措施能否見效,無疑是它們能否帶動實體經濟的發展。但若果歷史是一個指引,那包括QE3在內的量寬措施可能要再次令市場失望,因為如果世界經濟缺乏持續改善,這一輪風險資產價格的升浪,可能很快便會打回原形。由於聯儲局表明把超低息環境的時限由2014年年底延遲至2015年年中,低息環境還要持續一段頗長的時間,加上市場仍然受不明朗因素困擾,投資者將繼續積極找尋一些收益型的投資產品,在此背景下,我們看好債券市場,特別是新興本地貨幣債券市場,因為新興市場貨幣的利率普遍較高,因此這些市場的債券孳息率也較高,而且新興國家也可能較發達國家更早出現經濟反彈的迹象。在新興市場中,我們最看好的高息貨幣是巴西雷亞爾,新興市場以外,我們看好的貨幣包括挪威克朗、澳元及加元,因為這些國家的經濟基調較好,我們繼續看淡日圓,對歐元則持審慎態度,相信近期歐元滙價反彈至1.30美元水平的升勢在中期來說難以維持。Luca Paolini百達資產管理首席策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