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黑白照上色 手藝瀕臨失傳

為黑白照上色 手藝瀕臨失傳

【本報訊】在還沒有彩色照相機的年代,得靠調色師傅用特製水彩,一筆一畫為黑白照片「上色」。1940年代,是調色行業的黃金時期。不過,隨着科技發達,調色已不再有市場需要,漸被淘汰,手藝亦瀕臨失傳,「當然想傳落去,家邊會有人學吖」。
調色師傅戴鏗漩15歲到照相館做調色學徒,一畫數十年,「最緊要有心機逐層上色,一急就見到筆觸,唔好睇」。他稱,調色師傅習慣用唾液抹走相紙上的油迹,方便上色;另外又會用畫筆蘸舌頭,取唾液調校水彩顏色,「用清水冇咁好效果」。

戴鏗漩不時用畫筆蘸舌頭,完成上色後變成藍舌人。李漢基攝

親生兒子都不願學

戴鏗漩已年屆74歲,卻已是最年輕的師傅。他一直希望能找到傳人,卻因調色已無市場需要,連親生兒子都不願學,「好可惜,呢啲手藝冇咗就冇咗」。
文化葫蘆一連兩天於油麻地天后廟外空地,舉辦《榕樹頭手工藝Fiesta》,邀請手工藝師傅到場示範,包括手製楊桃燈籠及舞獅龍頭、糖公仔、實木雕刻等。文化葫蘆創辦人稱,香港不少手工藝瀕臨失傳,「希望畀市民接觸珍貴嘅手工藝技術,有興趣搵師傅學,傳承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