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一日晚,香港水域風平浪靜,竟然發生三十八人死亡的海難。事故原因是意外抑或人為?待查。二日晚「獨立媒體」發表南丫島關注組成員黃俊邦訪問南丫島居民的短片。南丫島居民均指當日島上遊人空前擠擁,渡輪公司不斷加班疏導。居民丁先生懷疑為何一艘往維港觀賞煙花及一艘由中環駛返榕樹灣的船隻,會在北角村對出海面相撞?為何事發地點並非往常榕樹灣往來中環船隻的航道?是否因為十.一國慶,維港需要封閉,「令許多船隻需停泊在南丫島附近的海域,以致兩艘船隻均需駛離正常情況下使用的航道,結果發生意外」。
丁先生的懷疑非常合理。翻查海事處就國慶煙花的海上安排,由當日「下午二時至約晚上十一時這段時間內,除了直接參與燃放煙花的船隻、政府小輪和得到海事處處長特別許可的船隻(統稱為『例外的船隻』)以外,所有海上交通工具一律不准駛入禁區」。船隻既然不能停在維港禁區,就要駛往附近海域停泊,從而令香港水域的交通變得混亂,極有可能導致撞船慘劇。海事處和運輸署有否疏忽當晚禁區以外的水域安排?當晚停泊香港水域的船隻有多少是外地船?直至現時,海事處及運輸署未有任何報告。
由撞船慘劇及丁先生的懷疑令筆者想起早前政府一個建議措施:「海上自駕遊」。這是較少港人注意的。前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三月時承認,廣東省政府去年底曾向港府提出建議。據「廣東十二五規劃文件」,本港海域已經被納入規劃範圍,而且計劃「粵港澳遊艇一證通」。建議開放海上自駕遊亦如陸上自駕遊,首先開放內地水域予香港人的遊艇,第二階段就會開放香港水域給內地遊艇。計劃亦如陸上自駕遊,雙方都要遵守所謂「公平原則」:香港人可以北上,內地人可以南下。港府亦有一份《實施粵港合作框架協議2012年重點》文件第十二頁亦提到要「試行粵港澳遊艇自由行政策」。
中國大陸幅員遼闊,香港卻是彈丸之地。今年內地國慶假期,各處湧現人潮,華山、廬山交通癱瘓,民憤四起;海南島海灘一夜竟遺留五十噸垃圾。大陸如此地大也有人滿、垃圾滿之患,試想想香港這蕞爾小島如何承受?說回「海上自駕遊」,內地海岸線逾一萬八千公里,並有無數島嶼及湖泊,但香港的海岸線總長只約三百六十公里,試問兩地怎能對等?而且預期未來十年,內地遊艇數量會由約一千五百艘增至十萬艘。有業內人士指「海上自駕遊」會令本地的船東更難等到泊位。富豪遊艇沒處停泊,筆者一點也不關心;開放海上自駕遊所引起的問題,例如影響船隻航道安全、走私、雙非、環保乃至漁業等問題,港人不可不警覺,政府不可裝作不知。
梁振英上台以來,一味向中央獻媚,種種罔顧港人福祉的措施陸續有來,仍蒙在鼓裏的港人要看清這個政府的真面目,否則我們美麗的家園就變作內地豪強、「蝗蟲」的樂土。
廖綺華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