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尾大腸桿菌勁超標<br>團體籲叫停人工沙灘

龍尾大腸桿菌勁超標
團體籲叫停人工沙灘

【本報訊】政府執意耗資2.8億元在大埔龍尾灘建造人工沙灘,將棲息逾百種生物的天然泥灘夷平。環保團體指出,龍尾灘於處吐露港內海,近日實地抽驗海水樣本顯示,大腸桿菌含量超標十多倍,不適宜游泳,質疑當局堅持興建沙灘後最終只會得物無所用,希望叫停工程。

泳灘水質部份時間極差

政府曾指在大埔區內欠缺泳灘,銳意在龍尾灘打造一個容納4.7萬立方米幼沙、長200米的人造沙灘,並在沙灘兩旁建長堤控制水流,工程早前招標預計11月動工。但早前根據環保署的龍尾泳灘水質趨勢數據,該泳灘水質屬欠佳級別,部份時間更達至最差的「極差」等級,絕不適宜游泳。自然生態論壇成員上月曾到實地調查水質,發現龍尾泳灘的水質樣本極差,每百毫升的大腸桿菌含量達1800個,較可容許的每百毫升180個超出9倍。換言之,若市民在這種水質下水,每千人便至少出現逾15宗皮膚病及腸胃病。環保觸覺主席譚凱邦指,政府多年來無視保育團體訴求,懶理龍尾灘現存逾120種潮間生物,包括多種海星等,一直只稱該區生態價值低。他又說,龍尾灘無論是環保署或環團都驗出水質不適宜游泳,「夾硬起沙灘唔可以游水搞嚟做乜?」中文大學生物化學系副教授陳竟明指,吐露港內海已有數種不同性質的海灘,例如汀角一帶是紅樹林,大尾篤是康樂活動、馬屎洲是自然保育等,各種活動其實已存在互相衝突,若再加上龍尾人工泳灘,必令區內自然環境更為複雜帶來破壞。他又稱,在龍尾灘對面的烏溪沙已有人工泳灘,「吐露港內唔使咁多泳灘,尤其係要以破壞自然生態環境去起一個唔一定可以游水嘅泳灘」。環團會於周日發起遊行,由中環2號碼頭遊行至政府總部,要求政府叫停工程。

譚凱邦(左)指,環團上月在龍尾灘抽驗海水,發現大腸桿菌數量超標不宜游泳。梁德倫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