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樹下:千萬富翁王利器 - 許禮平

蘋果樹下:千萬富翁王利器 - 許禮平

1982年春,送啟老回京後,正好轉陪王利器訪港。
王利器生年有兩說,1911和1912,王自己則說生於辛亥年臘月初十日,即公元1912年1月28日。其祖籍湖北孝感,先十世前已移居四川江津。王聰穎勤學,中學時,閱錢基博(錢鍾書尊翁)《現代中國文學史》,看出一些錯誤,大膽去信錢,錢也客氣回復,再版時將王的姓名與其他名士一併列於前言。1940年四川大學中文系畢業,考取北大文科研究所,得傅斯年賞識,獲中英庚款獎學金,並被安排去李莊中研院史語所,與一眾碩學鴻儒「朝夕相處,左右採獲,獲益良多。」更重要者,史語所藏書極富,王得以縱觀群碧樓藏書,並通讀《大藏》和《道藏》。三年時間完成二百萬字的畢業論文《呂氏春秋比義》。旋回母校川大任教,抗戰勝利,應邀赴北大執教鞭。沒幾年,共軍圍城,國府擬撤退北平學界三百多人,王是第四批。第二批在城裏空地起飛已受阻,王跑不掉抑不願跑則不得而知。

解放後,王仍留北大任教,王長於校勘學,涉獵又廣,文化部藝術局擬組織整理中國古典文藝叢書,1954年調文學古籍刊行社工作,三年右派,十年文革,遵例被批。幸王深明道家「呼我為馬者,應之以為馬;呼我為牛者,應之以為牛」,唯唯諾諾,苟存性命。造反派要王交待,王枯坐冥想,煞有介事,實則腦際想着學術問題。所以四人幫倒台後,撥亂反正,落實政策,王竟一下子可以交出十多部書稿。王的書齋名「爭朝夕」,脫胎自先帝「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詩句,寓意爭分奪秒,整理國故。八十年代王已撰述千萬言,1998年過世前的著述達二千萬言,因有「兩千萬富翁」之雅號。
王老剛訪香港時嘗問他在港有什麼朋友?答謂有位老師佘雪曼。筆者與佘雖有接觸,但不熟。可惜當時沒有再跟進。有次王在中大中國文化研究所二樓會議室講演,言及「了」、「也」,古義頗多(請參許慎《說文》),選翁從大會議桌左角,潛然離坐,不悅而去。
王嘗寓銅鑼灣興發街寒齋,留下墨蹟行書晉人郭璞詩:「人亦有言,松竹有林,及余臭味,異苔同岑。」老人家引為同志,誠不敢當。

來稿請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