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紓緩治療過往集中照顧晚期癌症病人,屯門醫院三年前把服務擴展至非癌症病人。治療團隊除用藥減輕病人痛楚,同時照顧病者心靈需要,病人在倒數歲月中未了心願,不論是飲新抱茶,與愛犬過最後一次生日會,也一一協助完成,冀他們能無憾離去。
記者:嚴敏慧
屯門醫院紓緩內科副顧問醫生陳煒嬋表示,紓緩內科專科門診提供一站式服務,醫生會用藥紓緩病人身體痛楚,專科護士及物理治療師等會教導症狀護理,社工提供離別輔導,如製作人生回顧小冊子,讓病人及家人拍家庭照等,鼓勵坦然面對離世問題。
紓緩內科病房除有「客廳」休息區及設20張病床,也有兩個「紓緩治療室」讓彌留病人入住。陳指,紓緩治療室恍如私家病房,「只有一張床,房內有梳化也有音響,仲有一排窗可以望出醫院外面」,家屬可靜靜地陪伴病人走過最後人生。
她憶述為一名末期紅斑狼瘡女病人辦生日會的難忘經歷。今年6月,病人因多個器官衰竭留醫,生命以日計算。當時病人欲想於四日後生日那天辦生日會,邀請20多名同事朋友外,並希望她養了10多年的兩隻愛犬可出席。因安排動物到院程序繁複,醫生又預計病人活不到生日那天,故即晚迅速聯絡控制感染組等部門,翌日下午旋即辦生日會,兩隻愛犬更成功經醫院的專用電梯及通道到賀,令女病人開心不已,病人最終在生日前離世。
三年服務千五人
78歲葉婆婆患慢性腎衰竭,因年紀大及有其他疾病,與醫生商討後決定放棄洗腎,只接受紓緩治療。兩年間她身體變差,86歲丈夫黃景棠堅持親自照顧,不肯把婆婆送到護老院。黃伯說:「同佢同甘共苦,係我對佢一生嘅承諾。」葉婆婆半年前安詳離世,黃伯不時拿出舊照片緬懷,更因擔心街坊詢問而逃避外出,他接受該院紓緩內科社工進行哀傷輔導後,情緒逐漸復原。
該院過去三年每年平均服務507名病人,最多為腎衰竭及腦退化症患者。她透露,部門將增加紓緩專科護士人手,以增加家居探訪及會診次數,又會加強專職醫療人員支援,包括物理治療及職業治療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