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未熱已經穿背心,秋風一起就已經長袖頸巾?可能是衣着觸覺過快,但更可能是身體較弱,對氣候轉變不太適應所致!在這微風輕輕吹的季節,多喝些滋陰湯水潤潤喉暖暖身,就不用被人不屑你25度穿冬衣了。
記者:阮芷慧、容慧心
攝影:黃子偉、潘志恆、譚盈傑、蔡家輝
最喜歡秋天,不熱不寒,無論工作得多累,只要下班後跑到街上,享受一下陣陣凉風,心裏的悶氣都好像即時被吹走!不過吹得多,又會唇乾舌燥繼而有幾聲咳,「秋天天氣乾燥,時常會出現皮膚爆拆,而五臟更容易因燥熱而致病,註冊中醫師彭明慧說,指明秋風起我們的身體便內外受敵。為免錯過大好天氣,最好還是聽醫師話多喝湯水了。
喝滋潤湯水最直接的功效當然是補充水份,因為秋天乾燥的氣候容易奪走人體水分:體外而言,皮膚乾燥會令角質增厚,因而阻塞毛孔,所以很多人在秋天都特別容易長暗瘡;體內而言,中醫認為最受打擊的就是肺部,所以秋天常有咳嗽和痰多的問題。彭醫師說只要根據「五色診」判斷,自然能找出對的湯水,對症下藥。
「五色診」就是根據五行、五臟和五色的互相對應,來進行診斷辨證病況的方法,最簡單易明的表示:
白=金=肺、青=木=肝、黑=水=腎、紅=火=心、黃=土=脾
面色慘白代表肺熱,該吃多點白色的食物潤肺。所以所有白色的食物例如百合、雪梨、杏仁、白菜、蘿白、豆漿等,都適合秋天進食。
營養解說:李華青(營養學家)
AASFP體適能精英教練,現為香港營養師協會會員及美容雜誌營養專欄作家,擁有人體營養學深造文憑及營養科學學士等。
第一組
第一組示範:Kelly Ng(食譜作者及飲食專欄作家)
為多本食譜作者及海外報章食譜專欄作家,屢獲各媒體邀請設計及示範食譜,並擔任由旅發局主辦的2012美食之最大賞評判初賽評判。年前開設網上小店Crunchy Homemade Delicacies賣自家製果仁產品。
椰香海鮮梨子湯
中秋前後,是梨子當造的時間,又圓又多汁的梨子,除了當水果吃之外,用來放湯,啖湯水都甜一點。而且梨子有祛痰止咳、生津解渴和滋陰潤燥的作用。秋天飲用一流!
材料:
蝦仁/青口各100克、草菇(開半)6粒、雪梨(去皮去芯,切粒)1個、檸檬葉2塊、香茅(切段)1/2支、南薑2片、椰奶125毫升、上湯250毫升、水125毫升
調味料:魚露1/2湯匙、糖少許
做法:
1.將蝦仁、青口及草菇分別汆水,盛起瀝水備用。
2.撕去檸檬葉的莖,將上湯、水、檸檬葉、香茅和南薑以慢火同煮10分鐘,再加入雪梨煮10分鐘。
3.加入蝦仁、青口、草菇及椰奶,煮至滾起,下調味料即成。
營養分析
雪梨含有豐富的維他命B群,不但能減輕疲勞,更可增強心肌活力。而所含的配醣體及鞣酸,能祛痰止咳,對咽喉有滋潤作用。雪梨中的果膠含量也是數一數二,有利消化及通便。而湯中的椰奶熱量頗高,100克新鮮椰奶含有239卡路里熱量,24克脂肪;但它含有月桂酸,對大腦和骨骼健康很重要。此外,也有助潤滑皮膚。
百里香蘋果南瓜湯
南瓜湯可謂最常見的西式湯水之一,今次加入清甜的蘋果,令湯水多了一份清新的感覺,減輕南瓜湯稠度,不太飽肚。且製作時間短,適合忙碌的都市人,最重要是蘋果含有大量的鎂、硫、鐵,銅、碘、錳、鋅等微量元素,可使皮膚潤滑、紅潤有光澤,簡直是愛美人士的福音。
材料:
南瓜(淨重) 200克、蘋果(去皮去核淨重)150克、洋葱1/4個、百里香1棵、清湯400毫升、忌廉50毫升、鹽/胡椒各少許
做法:
1.南瓜和蘋果切粒,洋葱去衣切粒,備用。
2.燒熱油,下洋葱以慢火炒軟,加入百里香、南瓜和蘋果,炒至略軟後,加入半份清湯,慢火煮10分鐘。
3.將百里香盛起,把湯放入攪拌機打成茸後回鍋,將餘下的清湯加入,煮至滾起,最後加入忌廉、鹽、胡椒即成。
營養分析
百里香除了用作調味,其主要成份百里香酚(Thymol)、香荊芥酚(Carvacrol)和芳樟醇(Linalool)等植物營養素,不但有助消除疲勞、改善貧血、降低血壓,更有溫中散寒,驅風止痛的作用。而蘋果中含的多酚及黃酮類天然化學抗氧化物質,可以減少肺癌的危險。
鮮茄薏米牛腱湯
番茄抗氧化、薏米去水腫,而牛肉抗寒暖胃,都是秋季的極佳食材,加上大量蔬菜纖維,十分健康有益。
材料:
牛腱 300 克、牛肉湯 500毫升、水375毫升、洋葱1/4個、西芹1支、甘筍(小)1個、車厘茄50克、香葉 1片、百里香1棵、茄膏1湯匙、洋薏米1湯匙、白酒1湯匙、鹽/胡椒粉少許
做法:
1.牛腱洗淨後汆水,切粗件;洋薏米洗淨後加入滾水煮至軟身後盛起。
2.洋葱、西芹、甘筍切粒,車厘茄切半。
3.燒熱油鑊,加入洋葱粒和茄膏爆香, 再加入牛腱、牛肉湯、水、香葉和百里香,轉慢火煮45分鐘,再加入西芹、甘筍和車厘茄同煮15分鐘。
4.棄掉香葉和百里香,加入煮好的洋薏米及酒煮至滾起,最後加入鹽及胡椒粉調味。
營養分析
牛腱即牛的前後腿肉,含有豐富蛋白質及鐵質,有助人體提高抗病能力,對生長發育及調補失血、修復肌肉組織等方面特別有益,亦有補脾胃、益氣血、強筋骨、消水腫等好處。牛肉更可抗寒暖胃,是秋季轉凉極佳食材。牛肉配維他命C豐富的車厘茄,更有助肌肉生長呢!
紅菜頭乳酪凍湯
湯不一定是熱食的,凍食更能食出食材的營養價值。而紅菜頭,除了作沙律和果汁,用來做凍湯也相當不錯,加上乳酪一起吃,就像吃甜品般,令人吃不停口。
材料:
罐頭紅菜頭350克、洋葱1/2個、清湯400毫升、香葉2片、原味乳酪 2湯匙、瑞士香葱1湯匙、鹽/胡椒粉少許
做法:
1.罐頭紅菜頭略冲洗後切粗粒,洋葱去衣切粗粒。
2.燒熱油鑊,加入洋葱炒香,再加入紅菜頭炒至軟身。
3.將炒好的材料放入攪拌器中攪成茸,再回鍋加入清湯和香葉慢火煮滾後,棄掉香葉,以鹽及胡椒粉調味。
4.將湯放凉後放入雪櫃雪凍,飲用前加入原味乳酪和瑞士香葱。
營養分析
紅菜頭含有碘,對預防甲狀腺腫有一定功效。此外,當中的鎂元素,有利調節軟化血管的硬化強度和阻止形成血栓。乳酪中含有大量蛋白質、鈣質及多種維他命,有助對骨骼與肌肉發展,同時也可預防骨質疏鬆。當中的乳酸菌有利維持腸道正常菌群的穩定和平衡,防治便秘和腹瀉。
第二組
第二組示範:何美寶
80後,於中華廚藝學院中級中廚課程畢業,其後曾於屋苑會所任二廚。08年奪第五屆穗港澳青年競賽「中式烹飪」項目冠軍,現職某連鎖式高級西餐廳。
西蘭花薯仔湯
西蘭花薯仔湯
西蘭花有潤喉、開音、潤肺、止咳的功效,和薯仔一起炒香後打成茸再回鍋即成,製作十分簡單。而且西蘭花打成茸後不用再隔渣,保留西蘭花的咬口,更有口感。
材料:
西蘭花2個、薯仔1個、水700毫升、鹽/忌廉少許
做法:
1.西蘭花洗淨切細棵,薯仔洗淨去皮切細粒,備用。
2.把以上材料加入熱水中,中大火煮約15分鐘至薯仔及西蘭花腍身,熄火。
3.放入攪拌機打勻 ,再倒入鍋中用慢火煮沸,最後加入鹽調味,飲用時加入忌廉即成。
營養分析
西蘭花所含的礦物質成份比其他蔬菜更全面,包括鈣、磷、鐵、鉀、鋅、錳等含量都很豐富,而且它還含有豐富的抗壞血酸,能增強肝臟的解毒能力,提高機體免疫力。
洋葱栗子清雞湯
雞湯補身相信大家都知道,不知大家又是否知道雞湯亦能減輕感冒症狀?入秋天氣變凉,令人容易患上感冒或呼吸道的問題,多喝雞湯補補身,對氣管也好一點。而這個清雞湯的烹調時間比傳統的燉雞湯短,味道較清淡,更易入口。
材料:
洋葱半個、栗子10粒、雞半隻、水1,000毫升
調味料:鹽/雞粉半茶匙
做法:
1.雞洗淨、洋葱去皮切件,栗子去皮,備用。
2.把以上材料加入熱水中,中大火煲90分鐘。
3.最後加入調味料,上碟前將雞切件即成。
營養分析
洋葱的膳食纖維的含量為1.6g/100g,有助腸道蠕動、幫助排便。而大家一向說洋葱的殺菌功能,其實就是硫化合物,含量為85mg/100g,可幫助排出體內有害物質。
鮮蘆筍青豆湯
這是雜菜湯的變奏版,是綠色而不是一般常見的紅湯。綠色蔬菜纖維豐富,薯仔則夠飽肚, 喝一大碗當晚餐可也。
材料:
青豆半碗、蘆筍1碗、西芹2條、洋葱半個、薯仔1個、水1,000ml、忌廉少許
做法:
1.把洋葱及薯仔去皮洗淨切粒,西芹刨皮、蘆筍洗淨,均切粒,備用。
2.燒熱鑊,落油,略炒洋葱粒、薯仔及西芹,加水慢火煮10分鐘至薯仔等腍身。
3.加入青豆及蘆筍粒略煮,然後把所有材料放進攪拌機打勻。4.再倒入鍋中用慢火煮沸,最後加入調味,食用時加入忌廉。
營養分析
蘆筍一般分為青、白兩種,分別在於白蘆筍要在其未長出泥土外就要採摘。而蘆筍營養豐富,其鉀質含量豐富,能平衡日常飲食中攝取過多的鹽份,更可有效控制血壓和去水腫。
甘筍木瓜忌廉湯
木瓜有「萬壽果」之稱,多吃可延年益壽,滋補養顏,保持青春,除了用來煮糖水,用來煲湯也很美味。再加上甘筍,兩樣簡單的食材,加水加調味料,即成一碗美味的湯,快、靚、正!開餐!
材料:
甘筍(切粒)1條、木瓜(切粒)1/4個、水1,000ml、鹽/忌廉各少許
做法:
1.把甘筍及木瓜去皮洗淨切粒,備用。
2.把以上材料加入熱水中,以中大火煮約15分鐘至甘筍腍身,熄火。
3.把所有材料放進攪拌機打勻。
4.再倒入鍋中慢火煮沸,最後加鹽調味,食用時加入忌廉。
營養分析
甘筍含豐富的胡蘿蔔素,在護眼方面甚有功效。而當中的蘿蔔硫素,亦是天然的抗癌物質,可謂有病醫病,無病強身。
第三組
第三組示範:何偉成師傅(帝苑酒店帝苑軒中菜行政總廚)
擁有二十五年入廚經驗, 擅長用世界不同食材引入廣東菜式。
杏汁白菜膽燉白肺湯
雖然處理豬肺麻煩又費時,但杏汁、白菜和白肺都絕對符合五色診補肺要吃白的理論,能養顏潤肺,止咳化痰,是彭醫師最推薦的秋天滋潤湯水。
材料:
豬肺1個、大白菜(洗淨開4)3棵、豬肉(出水)6両、雞腳(出水)6隻、薑3片、葱2棵、南北杏15粒、鹽/糖/雞粉各少許 杏汁:南北杏2両、水1碗
做法:
1.水喉插入豬肺氣管灌水,肺葉會排出血水和白泡,重複灌水20分鐘直至豬肺變白,肺葉排出清水才算乾淨。
2.豬肺切去氣管,肺葉切件成手掌般大小,熱鑊下豬肺、薑片和葱略炒,撈起隔去水份,重複炒豬肺和隔水步驟4次,隔水後掉去薑葱。
3.豬肉、雞腳、大白菜、南北杏和炒好的豬肺放入燉盅,加入蓋過面清水(用保鮮紙封頂)燉3小時。
4.南北杏加水用攪拌機打成杏汁,隔渣,倒入燉湯拌勻蒸10分鐘,即可飲用。
貼士:豬肺不要切得太小,因為烹煮後會縮小2至3倍。炒豬肺時於最後一次加入紹酒同炒,可確保去除豬的腥味。
珍菌響螺燉竹絲雞湯
響螺滋陰補腎,清肝潤肺;竹絲雞益補五臟,治脾胃虛弱,養陰補血;本菇及乾牛肝菌富有氨基酸,促進新陳代謝,刺激生長激素。飲完呢款湯成個人精神奕奕暖笠笠。
材料:
竹絲雞半隻、急凍響螺5両、本菇2両,乾牛肝菌5錢、瘦肉6両、唐排6両、雞腳8隻
做法:
1.竹絲雞去皮,出水。
2.響螺解凍厚切,和瘦肉、唐排和雞腳一同出水。
3. 將以上出過水的材料同放入燉盅,加入蓋過面清水燉3個半小時。
4.乾牛肝菌暖水浸10分鐘後洗淨,和洗淨本菇一同加入燉湯再燉30分鐘,完成。
金銀菜煲豬踭
這款湯對肺胃有熱,咳嗽痰多者有裨益。金銀菜即白菜乾和新鮮白菜,白菜味甘寒,清熱、除煩、利尿;菜乾清內熱,益胃腸,皆含有豐富纖維,能有效幫助消化。
材料:
菜乾3両、大白菜(洗淨開4)4棵、豬踭1斤、蜜棗3粒、南北杏15粒、陳皮1片
做法:
1.菜乾浸1小時至鬆開軟身,洗淨去沙。
2.豬踭略煎表皮去毛,然後出水。
3.湯煲放入2升水,加入蜜棗、南北杏和陳皮,水滾後放入菜乾、大白菜和豬踭,大火滾起後轉慢火煲2個半小時。
野葛菜生魚湯
野葛菜清燥熱,消炎利咽;生魚滋養活血,養心寧神,此湯滋補之餘,也能舒緩咽喉乾渴、聲音沙啞、痰多咳嗽或煙酒過多不適的良方。南北杏亦有潤肺、化痰止咳之效。
材料:
野葛菜斤半、生魚1條、唐排1斤、蜜棗3粒、南北杏15粒、陳皮1片、油適量
做法:
1燒熱鑊下油搖勻鑊,下生魚慢火煎至兩面金黃後放入魚袋。
2.湯煲放入2升水,加入唐排、蜜棗、南北杏和陳皮,水滾後放入出過水的野葛菜和生魚,煲2個半小時,完成。
第四組
第四組示範:美味娘娘@煮飯仔Cooking Studio
多年入廚經驗,於2009 年設立個人網誌分享煮食心得廣受歡迎,曾獲多個飲食品牌邀請作廚,並時常出任飲食節目客席主持及出版電子食譜書。
蜜瓜花膠湯
這款湯又叫做爵士湯,因為鄧肇堅爵士特別喜愛,每次光顧西苑必定提前叫廚師準備。這湯最特別是用很少用來煲湯的蜜瓜,因為食譜由爵士提供,食肆後來得他同意將這湯發揚光大。
材料:
花膠(已浸發)120克、雞1隻、蜜瓜半個、瘦肉300克、水2,500毫升、薑2片、葱2條
做法:
1.雞去皮後和瘦肉分別出水。
2.花膠浸過夜,加薑葱出水約2分鐘至軟身後隔去薑葱。
3.蜜瓜去皮切厚件。
4.煲滾水,轉中火加入雞、瘦肉和花膠煲15分鐘後轉慢火煲1.5小時,加入蜜瓜再煲30分鐘,完成。
無花果龍脷葉雪梨煲西施骨
無花果健脾開胃,清肺止咳,有舒緩咽喉腫痛和消化不良的功效;龍利葉可治療口腔炎症,亦具止咳功效;加上滋陰潤肺的雪梨,是個處理秋天氣管問題良方。
材料:
乾無花果8粒、雪梨4個、龍利葉(洗淨)25克、南北杏25克、瘦肉(出水)350克、水2,500毫升
做法:
1.雪梨切件去心,瘦肉切小件。
2.煲滾水,轉中火加入所有材料煲15分鐘,轉細火煲90分鐘,完成。
沙參玉竹豆漿煲豬骨
天氣轉凉,更多人喜歡吃火鍋,但「滾住吃」的方式很易上火,美味娘娘就推薦這款湯作火鍋湯底,沙參清肺,玉竹潤燥,配合豆漿就更加養陰,下次吃火鍋就知道怎樣吃得不燥了!
材料:
玉竹80克、沙參60克、豬骨(出水)600克、豆漿800毫升、水2,000毫升
做法:
1.煲滾水,轉中火加入沙參、玉竹、豬骨煲15分鐘,轉細火煲90分鐘。
2.豆漿加入湯拌勻煮滾,再煲15分鐘,完成。
栗子合桃素菜湯
現在很多人講究吸收5色均衡營養,這個素湯就有齊黃(栗子):健脾強腎、紅(紅腰豆):補血、青(青蘿蔔):清肺胃熱毒、白(粉葛):治頭痛去骨火、黑(合桃):補腦5種顏色,誰說吃素就不夠營養?
材料:
栗子(去殼)500克、合桃(去殼)100克、紅腰豆60克、青蘿蔔300克、粉葛300克、水3,000毫升
做法:
1.紅腰豆浸過夜。
2.青蘿蔔和粉葛去皮切件。
3.煲滾水,轉中火加入所有材料煲15分鐘,轉細火煲90分鐘,完成。
貼士:青蘿蔔有較重菜青味,不喜歡的可用紅蘿蔔代替,另加入粟米,可令素湯更鮮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