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生活節奏急速,早上趕返工返學,早餐多數係咬個麪包就算。麪包店買的包,多是機器生產,麪糰欠缺由人手揉搓成的鬆軟口感。自己動手做出來的麪包,不但包身鬆軟,更可因應個人口味調節甜度。晚上焗好麪包,第二朝出門前放入焗爐焗三十秒,香味四溢,即刻有得食,是真正新鮮出爐的麪包呢!
記者:阮芷慧
攝影:蔡家輝
示範:韋太
發酵適當 指孔不收縮
麪糰製作要經過多次發酵和搓揉,宜預備大半天的時間作準備。但自己親手做的麪糰會比較鬆軟,而且過程有趣,不失為假日好消遣。
基本麪糰製作(可製8份麪包)
材料:
高筋麪粉250克、無鹽牛油(或固體菜油)15克、奶粉8克、幼鹽2克、溫水135毫升、砂糖30克、雞蛋25克、即用依士4克
做法:
1.將高筋麪粉放入鋼盆內,然後將奶粉、砂糖、幼鹽、即用依士、雞蛋、溫水及無鹽牛油(或固體菜油)一起加入,鹽不能與依士放在同一位置,以免影響依士的活躍能力。待水表面出現泡泡狀,即代表依士已開始活躍,噴出二氧化碳,可以令到麪糰發酵。
2.用手將麪糰快速拌勻後,可取出用手心搓揉約15分鐘,至麪糰產生筋性,即麪糰表面光滑及有彈性。
3.將麪糰搓圓至表面光滑,放入盆內,麪糰表面噴一層水,蓋上保鮮紙,發酵40至45分鐘至原來麪糰的2至3倍。
4.將麪糰取出,要預先測試麪糰是否已完成發酵,用沾滿高筋麪粉的手指插入麪糰中央,若麪糰發酵適當,指孔不會收縮,即表示第一次發酵完成。相反,若指孔迅速收縮或回彈,即發酵未完成,要繼續發酵5至15分鐘或檢查程序有無出錯。
5.發酵完成後,將麪糰取出及用手輕輕將麪糰按扁排氣。將麪糰四邊收入再摺成長條形,然後將麪糰平均分割成所需等份,再將麪糰按所做的麪包形狀搓圓或拍摺成長形,放在桌上用保鮮紙及濕布蓋好,鬆弛麪糰15至20分鐘。
雞尾包 拉面線先掃蛋漿
甜絲絲又有咬口的雞尾包,不但有牛油的香酥,又有椰絲的咬口,甜而不膩,作為早餐,一個剛好飽肚,難怪幾乎每間傳統的麪包店都有它的蹤影。
材料:
已鬆弛麪糰8份、芝麻/蛋漿少許
雞尾包餡料:硬身牛油70克、麪粉20克、奶粉20克、糖20克、椰絲10克
雞尾包面線(即墨西哥包餡):軟牛油80克、麪粉30克、砂糖25克
做法:
1.先做雞尾包餡料,將牛油切細粒,與麪粉、奶粉、糖及椰絲放入盆內,慢慢搓勻成餡料備用。
2.做面線要將牛油及糖用手動打蛋器打起,再加入麪粉拌勻,備用。
3.麪糰鬆弛後,將麪糰再次按扁排氣,然後包上餡料。
4.將麪糰放在焗盆上,表面噴一層清水,蓋上保鮮紙進行最後發酵,發酵至麪糰發大2至3倍,約30至45分鐘。
5.發酵完成後,在麪包面掃上蛋漿,唧上兩條雞尾包面線,然後灑上少許芝麻,放入已預熱180℃的焗爐焗15分鐘即成。
小貼士:做雞尾包,最好與墨西哥包一起做,因為雞尾包面的兩條線是用墨西哥餡,份量太少的話很難打發起。
菠蘿包 金黃脆皮具特色
菠蘿包沒有菠蘿作餡料,但又取名為菠蘿包,皆因烘焙後,包的表面餡料呈金黃色而且成凹凸的脆皮狀,似足菠蘿而得名。這種富有特色的香港包點,重點在於鬆軟的麪包上蓋住香甜鬆脆的菠蘿皮。
材料:
已鬆弛麪糰8份、蛋漿少許
菠蘿包面料:麪粉50克、固體菜油29克、砂糖23克、雞蛋2克、牛奶2毫升、 奶粉1茶匙、食用臭粉1/8茶匙、梳打粉1/8茶匙、檸檬黃色素少許
做法:
1.先做菠蘿包面料,把食用臭粉、砂糖、梳打粉預先拌勻,然後加入其餘材料拌勻,備用。
2.將已鬆弛麪糰搓圓及將空氣排出,用手輕輕將麪糰按壓。
3.放在焗盆上,進行最後發酵,待麪糰發酵至約2倍大。將一份菠蘿皮放在保鮮紙上,再蓋上另一層保鮮紙,用手指向四周推成圓形成菠蘿皮,放在麪糰上,再掃上雞蛋漿,放入已預熱的焗爐,用180℃焗15分鐘即成。
小貼士:菠蘿皮可以預先製作多份及分開包裝,放入冰格冷藏,可存放約一個月,需用時才預早改放冷藏格回軟。
墨西哥包 港式創出新口味
據說墨西哥包真是一種來自墨西哥的甜麪包,由一個曾到當地工作的香港人帶回來的,而港式的墨西哥包更糅合了菠蘿包的做法,富有本土風味。
材料:
已鬆弛麪糰8份
墨西哥餡:軟牛油80克、麪粉30克、砂糖25克
做法:
1.將牛油及糖用電動打蛋器打起,再將麪粉加入拌勻,放入擠袋備用。
2.將已鬆弛麪糰搓圓及將空氣排出,用手輕輕將麪糰按壓。
3.放在焗盆上,進行最後發酵。待麪糰發酵至約2倍大,在麪包面唧上墨西哥餡,放入已預熱的焗爐,用180℃焗15分鐘即成。
小貼士:在唧上墨西哥餡前不要在麪糰上掃上蛋漿,不然餡料會在焗的時候流向四邊,變成「無餡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