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求存】
地產霸權有幾霸?原來包括港鐵(066)在內的不少商場與商戶續約,都要求他們換上「新衣」,令商場每一角落時刻都保持「身光頸靚」。為此,每年都有大量小商戶被迫重新裝修店舖,此舉毫不環保並且製造大量不必要的垃圾。小商戶除面對大幅加租外,亦面對「被裝修」之苦。
記者:周燕芬
港人環保意識日濃,近期便有大批義工到沙灘執膠粒。但諷刺的是,此教人感動的鏡頭背後,不少經營商場的老闆,與商戶續約的先決條件是,不理店舖本身的殘舊情況是否嚴重,總之就要裝修,為香港製造大量垃圾,絕不環保。更令商戶氣憤的是,個場靚咗,人流多咗,反更有助業主加租。本報訪問了其中一名「被裝修」的苦主─蕉葉亞洲美食坊東主張華英。蕉葉早於98年便進駐港鐵旗下的杏花新城,至2011年終敵不過港鐵這大業主又加租又要全新裝修的要求,離開了服務10多年的街坊,搬到較為偏遠的粉嶺牽晴間購物廣場。
「裝修費未必賺回來」
張華英憶述離開當年,大業主要求加租30%,並提出「去唔去隔籬」;意味着要求蕉葉搬去另一店舖,迫令他全新再裝修過。一個2000呎舖重新裝修要3、400萬元,在二、三線商場經營3、4年都未必賺回來;1000呎舖裝修就要100、200萬元。他最終「計唔掂數」要結業。離開盤據地,張華英自然痛擊本港商場業主這種每三年續租時,便要求租戶重新裝修的做法極不環保,而且「好浮誇、好虛榮」!他指做飲食「唔係好似賣衫成5、6000蚊,或者賣手袋成萬蚊呢啲奢侈品咁貴,呢啲浮誇嘢就要一個浮誇嘅場嚟配合。但做飲食冇理由食碟牛腩因為裝修好浮誇,就可以由原價50蚊買到成300蚊!商場愈新就愈多人嚟,但我睇鬼佬啲場十年如一日,但乾淨企理,十幾年前Landmark(置地廣場)都冇翻新得咁密,家兩、三年就要連根拔起再嚟過。」以他的經驗,新裝修後「初期的確新屎坑,客人貴都會幫襯你幾次,但試完後幾個月就死!」他相信消費者重視服務並非追求商舖不斷裝修。
業主與租客無loyalty
張華英指商戶會追求客戶的忠誠度,但業主與租客之間就沒有「loyalty」可言。「業主話之你租咗個場10幾20年,尤其是大業主,因為同你講租約只係個職員,佢打工要有表現先有bonus,只要將租金收入提升30至50%就係加人工嘅依據;小業主有啲都講吓感情。」可惜香港的商舖越來越多是由大財團持有。他又批評業主無商業道德可言。蕉葉於杏花新城早年的隔籬鄰舍都已「全部走晒」,蕉葉算是守得最耐,「頑強力都算強」;業主見東南亞菜做得住,又找來其他東南亞菜和越南菜商戶來;即使之前表示只有蕉葉一家東南亞菜,都可以「講過唔算數」。他形容所有租約都是業主有「final say」,業主擁有最大權利,怎樣也敵不過商場業主。
麥瑞琼:累租戶成本升
張華英對港鐵的指控是否個別例子?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麥瑞琼追溯,本港商場興起翻新熱潮始於04年。97至03年期間香港經歷亞洲金融風暴和「沙士」打擊,經濟一沉不起,商場更遑論花錢裝修。但自從04年內地自由行開始為本港注入新經濟動力,各商場為吸引更多自由行顧客,紛紛開始大舉裝修商場。麥瑞琼透露,現時本港各大商場約每三年續租一次,她指大商場普遍都會要求租戶更新裝修,又或要求調換舖位,改善商場的客戶組合,這無疑令租戶成本上升,推高通脹;但另一方面,亦促使香港成為國際城市,吸引更多國際知名品牌進駐,可謂有得有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