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曲張 小傷口擴大爛腿<br>流出屍臭液體 長年不癒合或致癌

靜脈曲張 小傷口擴大爛腿
流出屍臭液體 長年不癒合或致癌

【本報訊】廚師、侍應及教師等行業均要長時間站立,容易因下肢血液循環欠佳引致靜脈曲張,一旦患處有傷口時,隨時引發下肢靜脈性潰瘍。曾有要經常站立工作的銀行員工,左下肢靜脈曲張位置的傷口,由最初只有一元硬幣大小,慢慢擴大至整條小腿都潰爛,並流出帶屍臭味的滲液;若傷口長年不癒合,更有可能併發皮膚癌。記者:陳沛冰

聯合醫院傷口護理科資深護師顏巧蘭表示,長時間站立、肥胖或曾患深層靜脈血栓等,均是導致靜脈脹大及曲張的高危因素。當靜脈脹大時會令皮膚變薄及組織缺損,容易出現傷口;血液循環差更令傷口難以痊癒,造成下肢靜脈性潰瘍。

接受壓力療法漸康復

醫院管理局門診去年接獲2,074人次下肢靜脈性潰瘍個案,當中310人次要入院治療。顏巧蘭指,九龍東聯網約一半相關個案,病人也是從事侍應及廚師等要長時間站立工作。病徵包括下肢水腫、色素加深、血管像蛇仔般突出、皮膚炎及出現中等至大量滲液等。病人一般需用特別敷料治療傷口,再配合壓力療法,即用壓力繃帶包紮下肢或穿壓力襪,促進下肢血液循環令傷口癒合;嚴重者或需先做清創治療,清除壞死爛肉。該院資深護師尹凱欣表示,曾接獲一名80多歲男病人求診,因從事裁縫工作要經常站立。他左下肢患靜脈曲張及有傷口達八年,接受壓力療法後傷口仍沒有好轉,其後證實患皮膚癌,要切除腫瘤及截肢保命。她指,若傷口長期沒有好轉,有可能出現細胞病變併發皮膚癌。73歲的郭先生,年輕時於銀行工作要長期站立,令左下肢靜脈曲張。10多年前左腳受傷,最初傷口只有一元硬幣大小,一直自行洗傷口。但遂漸惡化至下肢潰爛,左腳更腫脹至正常的一倍。其子表示,父親長時間行動不便,一般人只需步行15分鐘路程,他要步行一小時。有時傷口會溢出大量帶屍臭味的滲液,「屋企地下濕晒,喺走廊都聞到」,對家人造成很大困擾。郭先生今年6月因傷口發炎導致細菌感染及發燒,才到聯合醫院求診,證實下肢靜脈性潰瘍。他接受壓力療法後逐漸康復,現時仍要洗傷口。

穿着壓力襪有助治療下肢靜脈性潰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