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睇經濟學人,揭吓揭吓,見到一頁廣告,就係英國倫敦大學King's College之法律學院聘請院長,呢間法律學院幾有名氣嘅,唔知幾時開始呢,改名為The Dickson Poon School of Law,香港人自然懂得翻譯之為「潘迪生法律學院」。廣告透露,King's係世界前三十名大學,英格蘭第四古老(歷史)大學,英國頭七名研究收益最多嘅大學,每年收益超過五億二千五百萬鎊,而法律學院在全世界位列前二十名,今年開始推動一個四千萬鎊革新計劃,得到潘迪生捐款二千萬鎊。唔怪得咯,創立於1828/29年嘅大學,到咗二十一世紀,敵不過英國政府削減大學撥款,要效法美國私立大學咁向富豪籌款,咁好彩有位香港大亨潘迪生慷慨捐款二千萬鎊,就將法律學院命名為「潘迪生法律學院」啦。
二千萬鎊,約莫等於二億五千萬港元,與十億港元相差有一大段距離。香港首富李嘉誠捐款十億俾港大,港大始將醫學院改名為李嘉誠醫學院,但原來歷史比港大悠久得多嘅King's College,只要收到十億港元之四分一,就可將法律學院命名,便宜得多噃,香港闊佬咁多,不妨諗一諗,分四次捐二億五千萬元俾King's,話唔定可以命名四間學院呢,幾威呀!大劉(劉鑾雄)之公子劉鳴煒讀書叻過人,就係King's法律學院畢業生,由學士讀到博士,可說才財兼備,如有意思捐款嘅話,以後King's可能有起碼一間「劉鳴煒××學院。」
香港有啲人非常眼紅,唔抵得富翁捐錢俾大學可以有埋冠名大樓或冠名學院,其實呢啲事情在美國十分普遍,長春藤大學嘅歷史比香港大學醫學院長遠得多,不少醫學院、法學院、商學院皆以捐款人名字為名,英國大學有樣學樣,劍橋大學有Judge Business School,牛津大學有Said Business School,呢類學院命名,以後只會愈來愈多,有增無減。用陶傑嘅口吻,英國人咁文明,King's出身嘅御用大律師,點會用啲barbaric嘅遊街方法去反對命名嘅唧!大學教育與金錢分不開,大學需要好多錢來維持科學研究,人文社會研究,支付著名學者嘅昂貴薪水,故此英國大學視招收國際學生為一條財路,取錄條件近乎寬鬆,讀碩士尤其容易,留英再唔係金漆招牌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