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界東北發展計劃被指為「割地賣港」,梁振英斥為「無稽之談」。的確,在其過往的文章或談話中,從沒有提出「割地賣港」這四個字,何況香港已經是中國一部份,以其一貫的語言偽術,「地」從來就是中國的,何需「割」,更談不上「賣」。就如他拋出不知道是否有「利益集團」或「港英餘孽」在搗亂其施政一樣,利用這種「偽術」把反對意見上綱上線打為「利益集團」或「港英餘孽」,以後便可以我行我素。至於眼見政府掟400億元出來收地,連祠堂都可以賣的,卻不是「利益集團」!
新界東北「先行先試」
其實東北發展計劃正好配合回歸十五周年,中央送給香港的所謂「大禮」,將列為「十二.五」規劃一部份的深圳前海15平方公里面積打造成深港的「合作發展區」,引進香港的金融、法治人才,甚至香港的廉政公署制度和仲裁機構亦可落戶,以打造為珠三角區域的發展主軸。東北發展區便正正如政府準備向公眾解釋的短片中指出是「……為了配合區域發展與珠江三角的融合……。也會顧及現在及周邊社區的需要,適時提供足夠的社區設施及多元化的就業機會,使新舊社區得以融合,締造和諧共融社區。」形成東西兩翼「同城化」香港的「先行先試」大計。然而,前海的「前景」,卻被林鄭月娥於公共行政學會午宴回應台下問及現時官僚系統十分保守、短視、欠缺創意時的一番言論而引起疑惑,她竟然說;「試想像一下公職人員面對的壓力,這樣多機構在監察制衡,申訴專員公署、廉政公署,當然它們不是壞事,有時它們是好的;是對公民社會的保障。但如果因為我們不懂如何應對它們,它們便會成為主要的障礙,那麼最終受損的是政府執行政策的能力。」林鄭作為香港的唯一高層「裸官」,早已視公義為無物,由她走入保衞「皇后碼頭」示威群眾擺出「聽」和「對話」那刻開始,大家應該認清楚她和一眾決策高官對群眾的訴求僅止於「聽」而已,要「對話」嗎,可以談兩句。「聽」和「對話」之後,既定決策照舊,皇后碼頭如是、高鐵如是;至於眼淚嗎,任何一個熟練演員都練就劇情需要時,便可淚流滿面,可惜,小民從未看過不用紙巾或手帕抹淚的鏡頭,除非是嚎哭。
林鄭棄香港核心制度?
林鄭其後辯稱自己個性率直,不會讀稿,暗示「口快快」惹禍而已。然而,正因為率直,才會一時口快快地將心中所想宣之於口,要其收回言論如潑出的水,根本沒意思,只有為此口快快言論而自動下台,才可釋除意欲投資前海資金的疑慮。一個沒有申訴專員公署、廉政公署類似機構監察制衡的地方,商業仲裁如何令人信服;沒有香港核心制度的設立,如何實踐鄧小平打造多幾個「香港」的宏願,前海最多只能變成另一個陸家嘴而已。郭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