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成交萎縮,新股市場死寂,投資市場氣氛慘淡,對倚賴金融市場為生的投資銀行來說可謂惡夢,生意淡薄伴隨的是此起彼落的裁員之聲。市場人士表示,投行都寄望第四季新股市場可及時回暖,為全年「生意」作最後衝刺,否則年底恐會有新一輪裁員潮。
統計顯示,香港今年首9個月新股集資額按年大跌八成,較08年金融海嘯時更不濟,令投行被迫「手起刀落」以削減成本,導致今年裁員之聲不絕於耳。為減低裁員構成的「衝擊」及避免過份「張揚」,投行傾向以「陰乾」方式裁員。
德銀盼追落後
韓資三星證券率先於2月「晒冷式」裁員逾百人,為今年裁員潮揭開序幕,同月大和資本亦裁減60名投行員工,佔員工總數約一成。
其後瑞銀、德銀、高盛、里昂、摩根士丹利等外資大行均加入裁員行動,裁走至少50人,中資行建銀國際投行部亦已減近兩成人手,揚言要削減10億美元成本的野村證券本月也向員工派發「大信封」。
事實上,自日本彈珠機營運商Dynam(6889)於8月初上市後,近兩個月都未有新股成功登陸港交所(388),投行唯有將希望放在第四季的新股市場,冀新股轉活助其保「飯碗」。
本月初裁減了40名香港銷售及交易部門員工的德意志銀行,為追回全年「成績」,於第四季的新股市場表現相當積極,翠華集團、復星醫藥及鄭州煤機的招股行動中均見其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