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陣,我在等待一部電影。去年的消息是:導演出現在台灣的動物園。這是部講一名少年和一隻老虎困在一艘小艇上,在太平洋漂流的故事。為什麼等待?因為這電影的原著是一本奇幻的小說,電影中的少年和老虎,可不是漫畫,是真實的人,老虎,有時候,也許大多時候,是真實的老虎。3D的製作,導演是李安。等待的原因,還因為我看過這小說。
《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應該是青少年讀物,我則是個愛看童話故事和圖畫的讀者,這書所以吸引我,因為少年Pi的父親開設了一個動物園,我也是動物園的常客。說來奇怪,我本來非常反對動物園,尤其討厭馬戲班之類。早期的動物園,是皇侯貴族的私苑,收在鐵籠裡的往往是異地的珍禽異獸,賞玩之餘,也向訪客炫耀。當年,人也可以當奴隸販賣,何況是他們認為低等的動物?高等低等,不僅指智商,還意含道德品格的判別。人的道德品格,真的高於其他動物?難道高智商,就可以作賤低智商?以往的動物園為了收藏一隻幼小的大猩猩,不惜買兇殺掉大猩猩整個家族,因為性格善良的大猩猩,為了保護家族裡的小成員,在人類槍箭之前,絕不退縮。但逐漸,動物園的作用起了變化。原始森林遭受破壞,動物喪失家園,也缺乏食物,不少瀕臨絕滅。動物園,成為許多被趕絕的動物最後的收容所。好的動物園,可以教育人、培育動物,收容受傷、再以在野外生存的動物;改良的動物園,乾淨、寬闊,而且開放。例如上海的野生動物園,金絲猴和環尾狐猴在草地上玩耍,生活顯然愉快。
作者楊.馬泰爾是加拿大籍,曾花六個月造訪印度南部所有的動物園,小說裡我最喜歡的也就是動物園的部份。作者有自己的看法,認為動物不一定反對圈養,牠們需要的是舒適的空間、豐足的食物,沒有天敵的安定生活。小說裡的動物園是寫實的,少年在海洋漂流所到的島嶼卻相當奇幻,那裡的泥土、池塘和植物都匪夷所思,小島上住滿狐獴,白天,常常雙足直立,放哨一般四方張望;一到晚上,全部躲在樹上睡覺。
電影工作人員,最怕和小孩、動物合作。這小說,一個少年和一隻大老虎,困守在小艇上,還要在太平洋漂流二百多天,題材特別。李安改成電影,的確是挑戰。他的電影,每一部都不同,常有出奇的手法,令人難忘的片段。他好幾部電影都改編自小說,像《理智與情感》、《斷背山》、《色,戒》等。把小說變成電影,是藝術的轉化,不改頭,也要換臉,這裡加,那裡減。我一面讀少年Pi,一面想,這一場怎麼拍呢?那一場怎麼調動好?一直編不出一個九十分鐘的劇本,只好拭目以待了。
來稿請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