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兩岸分治,表面打打殺殺,但暗地裏仍利用各種關係建立「密使制度」,保持秘密接觸。南懷瑾因其在兩岸政壇弟子眾多,也於上世紀80年代後、90年代初成為「兩岸密使」橋樑之一。1993年兩岸歷史性的「汪(道涵)辜(振甫)會談」,就是南懷瑾搭橋促成。
台方代表是李登輝心腹
1988年1月31日,南懷瑾從美國遷到香港不久,一位40年未曾謀面的老朋友就找上門,他是南懷瑾當年在成都軍官學校的老同事、時任大陸民革中央副主席賈亦斌。賈到香港找南,是希望借助南的影響力,在兩岸搭建一個新的密使平台。1990年底,兩岸密使在香港半山南懷瑾的寓所接觸。
據透露,台方代表包括時任總統李登輝的心腹、南懷瑾的學生蘇志誠,中視前董事長鄭淑敏及尹衍樑;大陸方面則是時任國家主席楊尚昆的秘書楊斯德,以及後來出任大陸海協會首任會長的汪道涵,和軍方背景的許鳴真。蘇志誠後來還輾轉赴大陸面見時任中共國家主席楊尚昆。
由南懷瑾搭橋的兩岸密使,最終促成了1993年4月27日在新加坡舉行的「汪辜會談」,這也是海峽兩岸自1949年分治後,兩岸官方首次正式會晤,破冰之舉轟動一時。搜狐網/《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