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源節流,是企業管理的老生常談,但蘇茲貝格不止於此,他還力求革新。1970年代,《紐時》極度財困,但他沒如行家般減版縮紙,反而增加版面開拓內容,將《紐時》由原來兩叠紙增至四叠紙,其中一叠紙做大都會和財經新聞,另一叠側重消費報道,包括體育、科學、生活、家居、周末特刊等。其時批評者認為,《紐時》慣做嚴肅新聞,加副刊色彩的內容,只是一場沒勝算的賭博。但到底賭博贏了,《紐時》擴充版面和內容,不但吸納了新的讀者群,尤其是女性,更吸納了新類型的廣告。
不縮版減紙,他投資近10億美元(78億港元)新的印刷設備,結果《紐時》可以變成全國報紙,可以加印地區版,可以將四疊紙內容增加至六疊紙,更於1997年9月開始印刷彩色照。革新下,《紐時》今天全國發刊,報章日印779,731份。
迎戰互聯網 「讀者買的是判斷」
從發行人起到1997年退任主席,蘇茲貝格將《紐時》由地方報變成全國報,由黑白印刷變成彩色印刷,由兩叠紙增至六叠紙,由八欄排版變成六欄排版,更由油印變成數碼化。
看望報業將來,他退休後曾接受訪問說:「我認為紙張和油墨仍會保留在我們印刷的一類報章上。這個世界從不缺新聞。如果你要看新聞,你可以上網,可以找到很多垃圾。但我不認為很多人有擔任編輯的才能、時間或興趣。所以,當你買《紐時》,你不是買新聞。」(You're buying news when you buy The New York Times.)那麼讀者買甚麼呢?他說:「你是買判斷。」(You're buying judgment.)
當有不少人說,印刷傳媒日落西山,蘇茲貝格則說報章要賣新聞判斷是否正確,要拭目以待。
家族辦報史 歷來最年輕發行人
掌管《紐時》34年,蘇茲貝格不是一開始就被視為業界巨人。《紐時》最初名為《紐約每日時報》(The New-York Daily Times),於1851年創辦,到1896年才由阿道夫.奧克斯(Adolph Ochs)購買,於1897年已提出「所有值得印刷的新聞」的辦報格言。
奧克斯其實是蘇茲貝格的外公,他只有一女兒,於1935年將業務交女婿,到1963年再由女婿傳給外孫。
那年,蘇茲貝格37歲,是《紐時》歷來最年輕的發行人,他媽媽承認指定他接班「有點賭博成份」,他首天上任也告訴姊姊「我作第一個行政決定時,努力不要讓自己嘔」,但他終究贏了。
家族辦報,蘇茲貝格於1990年代開始安排兒子小阿瑟.蘇茲貝格(Arthur Sulzberger Jr.)接班,1992年任發行人,1997年任主席。家族辦報延續至第四代,報界罕見,但蘇茲貝格笑言:「我的結論很簡單,就是裙帶關係行得通。」
奧巴馬讚揚 「不畏強權求真相」
蘇茲貝格捍衞新聞自由、讓《紐時》業務不斷革新迎向新時代,由舊傳媒走向新傳媒時代,而《紐時》在他管治下曾贏得31個新聞界奧斯卡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成就非凡。
他家人在他久病纏身公告他的死訊後,美國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讚揚他是「自由和獨立媒體的堅決信仰者,他不畏強權追求真相,監察當權者,報道應說的故事」。而《紐時》對他逝世的報道標題則寫出了他的成就:「革新《紐時》迎向新紀元的出版人」(Publisher Who Transformed The Times for New Era)。《紐時》執行總編輯羅伯茲(Jim Roberts)讚揚他對新聞行業作出非凡貢獻。他的兒子小阿瑟.蘇茲貝格更讚揚父親:「他是新聞自由的勇猛捍衞者。」
美國《紐約時報》/美國有線新聞網絡/美聯社/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