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見當年的港台新聞之花黃德貽,總會想不知這次又會收到什麼小禮物,是人人有份永不落空,最近這兩次吧,一把絲絹小摺扇,夏天裏過海洋的那次郵輪之旅正好派上用場,這次是一套三件頭的大中小置物包,非常實用,又是我喜歡的顏色。某次旅途中,她大方到竟把一個金色的尚未啟用的暖水杯給我用,一路上,這水杯真是打救了裝備不足的我,旅途結束後執意還給她,理由是這個金杯太迷你了,一向牛飲的我,與優雅的取出來小小抿一口的你,誰才是它的主人一目瞭然了,況且最重要的是它發揮了大效用兩星期,功成身退,已叫我滿心感激。
黃德貽退休後更拜師學藝,在粵劇粵曲唱做方面鑽研不輟,記得從曼谷到哥本哈根的長途飛行中,就在那餅錄音帶中聽她的《白娘娘斷橋產子》、《再進沈園》、《梁山伯與祝英台》等首本粵劇中十分陶醉的渡過,門外漢如我對她字正腔圓,感情豐富纏綿緋惻的唱功傾倒不已。
《夢斷香銷四十年》的粵劇公演,受邀擔任司儀的她首創不照稿宣讀,精心編寫自行發揮的去介紹這一齣哀怨動人的劇目。她每一次的出場都引來熱烈的掌聲,觀眾也像期待她貼心禮物的我一般,期待着她的出場介紹,新聞之花一絲不苟的盛裝一襲襲都是精心設計的旗袍;在另一個舞台的她也令人驚艷呢。
有時,她也會糾正我半鹹不淡的粵語發音。一向,若有人取笑我粵語不標準,總沒好氣的說:詞達意就可以了,又不是報告新聞,那能這麼講究……。只有她,一開腔,我便謙虛受教的跟隨她唸一遍,十分服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