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學醫的小朋友問我,念醫科是否很辛苦、是否很多資料要強記?
人體的結構和生理運作相當複雜,可以患上的病又林林總總,診斷和治療的方法更日新月異。要弄清楚這副精密的機器出了問題時如何修理,的確是要下一番苦功,但卻絕不表示要一天到晚躲在圖書館死啃書。
同學們最害怕的,是要讀、要記的東西太多,怕腦袋裝不下!這也說得有道理,只靠死背強記肯定吃不消!
要讀書讀得「通」,最要緊是搞清楚今天要學的材料,到底在整個大圖畫中佔甚麼位置,和以前所學過的、甚至將來要學的有甚麼關係。醫學院一、二年級的師弟師妹,初時難免會覺得學海茫茫,要「知碇」談何容易!但經過慢慢積聚,就如砌圖遊戲一樣,一旦輪廓勾劃了出來,就會越砌越快,越砌越有興味。到了這時候,學習就不再是苦差,而是享受了!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記憶可分為「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短期記憶(例如新相識的朋友剛告訴你的電話)轉頭就會記不起來,但長期記憶(例如自己家中的電話)卻印象深刻,不易忘記。
要把短期記憶轉成長期記憶只有一個方法,就是「重複」。
光是反覆對着課本和筆記來念不足夠。朗讀、抄寫、做讀書札記,都是好辦法,這樣可以利用聽覺、視覺、手感和回想等種種不同的渠道來加強印象。
讀書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課題向同學們講解一次!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準備教材,能夠逼自己加深對課題的了解。自以為已瞭如指掌的課題,一旦要在他人面前講解,又會發現許多從前沒有發覺的盲點。
自己講過的課,會深深存進「長期記憶」的倉庫裏,化了灰也不會忘記!
鍾尚志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