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義工」一詞源自2000年,愛護動物協會為有效照顧和控制流浪貓數目,推行貓隻領域護理計劃(CCCP),招募市民登記作貓義工,負責為指定區域的流浪貓提供食物和清水,並將牠們帶到愛協絕育,在耳朵剪掉一角作識認,再放回原區讓牠們繼續生活。貓義工承擔起特定區域的流浪貓後,便須負擔購買貓糧的費用,並定期向愛協滙報區內流浪貓情況。現時在愛協登記的貓義工約有800人,市民除了可以到愛協領養貓外,不少貓義工亦自發性為流浪貓提供暫託服務,再透過社交網站為牠們找新主人。為免將貓咪錯付他人,貓義工制訂了一些「嚴謹」條件,除了在領養前到申請人家中視察外,更會事後家訪,了解貓咪新生活是否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