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德育及國民教育委員會主席胡紅玉宣佈官方課程指引「失效」,卻極力迴避政府是否「撤回」國民教育科這個關鍵問題。胡紅玉繼承了梁振英的語言偽術,再次當香港人是儍瓜,企圖以時間換取(洗腦)空間,以緩慢滲透取代急就章的方式,頂住國教所引起的政治風暴。
官方課程指引「失效」與「撤回」國教科是等同嗎?這並非執着或拘泥於字眼的問題,也並不可簡化為各自表述的層面作討論,而是政府刻意偷換概念,漠視民意達到可恥的地步。英語文法有分主動式與被動式,而「撤回」國教科這個舉動,無疑是屬於主動式的,它代表政府順應民意、化解政治危機,甚至只在乎拆除政治炸彈所付出的努力,無論是心甘情願抑或是被迫的,起碼是一種避免與民為敵的措施。然而,課程指引「失效」卻並無主動與被動之分,純粹是一種事實(令人想起董建華當年宣佈八萬五建屋計劃已經不存在這個「事實」),而這個事實並不保證不會隨年月流逝而改變。政府以「失效」取代「撤回」,除了死要面子,不承認向反國教運動屈服外,更重要是留下豺狼尾巴,在適當時候再展示出來,震懾學校、家長和學生。
這條豺狼尾巴的真面目是政府由始至終並無宣佈徹底撤回國民教育科,卻允許學校自編教材,自行決定是否開科,而針對開展國教科的五十三萬元津貼仍然有效。可以預期,左派學校與部份親政府學校,既為名也為利,必然身先士卒,率先開展充滿紅色色彩與內容偏頗的國教科。當開展國教科成為一種風氣甚至壓力,其他學校也難以獨善其身。教育局掌握絕大部份中小學的行政及財政生殺大權,處於絕對弱勢的學校在日後能有多大的自主性決定是否開科,或開辦何等內容的課程,存有非常大的疑問。不同學校被政府逐個擊破,指日可待。
希望廣大市民,尤其是早前參與佔領政府總部的良好公民,不要輕信政府的低級謊言,繼續支持學民思潮、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及其他社會團體,爭取政府正式撤科。我們更不要將責任推回給本來就弱勢和孤立無援的學校,而放棄我們引以為傲的,及本來已經擁有的龐大本土公民社會力量。
廖文偉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