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扶貧委員會將制訂本港官方貧窮線,民間團體估計,本港生活在貧窮線以下的人口數目近120萬人,佔人口總數約17%。學者認為,在訂出貧窮線後,下一步政府應定下減貧指標,明確承諾要在一定年期內顯著減少貧窮人口數目。
擬計算福利轉移後數據
新扶貧委員會將訂立的貧窮線,採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或歐盟的量度方法,定為住戶收入中位數的50%或60%。樂施會署理香港項目經理黃碩紅表示,據樂施會的推算,本港在貧窮線之下的住戶數目達447,900戶,其中在職貧窮戶共187,600戶,貧窮人口達1,192,700人。以往政府的扶貧措施只計算受惠人數,根本不知成效,定下貧窮線後就可監察措施能否有效減少貧窮人口。清楚找出貧窮人口特徵,亦有助措施更能對症下藥,及預防處於貧窮線邊緣人口墮入貧窮網。
特區政府傾向在訂立貧窮線時,會扣除「福利轉移」的因素,換言之,若低收入人士住公屋、領綜援、有書簿津貼等福利,某程度上或會被剔出貧窮線外,但由於現仍未知具體操作如何運算,未知會對計算貧窮人口的結果有多少影響。
候任立法會議員張超雄指出,按歐洲的經驗,訂立貧窮線一般只會考慮「福利轉移」前的數據,港府若使用「福利轉移」後的資料,會令人質疑是否想掩飾貧窮真象。但他認為,訂立貧窮線始終是一件好事,可讓各界長期監察政府滅貧的成效。
中大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黃洪指出,外國計算貧窮人口的方法很多,包括計算基本生活開支佔入息比重等,有些國家更有幾條貧窮線,找出不同類別的貧窮人口。
黃洪認為本港可以按住戶入息中位數的40%、50%及60%分別訂出貧窮線,然後計算貧窮比率,即收入離貧窮線距離有多遠,才能確定貧窮的程度有多嚴重。下一步政府應定下減貧指標,明確承諾要在一定年期內減少某一百分比的貧窮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