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年73歲的陳先生,60年代起在運油船的機房工作,每日有5至6小時操作大型機械,處於高噪音環境。至2000年他發現聽力明顯轉差,測試證實其雙耳嚴重失聰,左耳及右耳分別只能聽到80分貝或以上,及70分貝或以上的聲亮,現時要靠助聽器生活。
陳指,當年護耳宣傳不足,加上欠缺耳罩等設備,他與同事只能靠「塞棉花」護耳,早已習慣在高噪音環境工作。他透露,從事機房工作早期,已發現聽覺受損,但因工作太忙無及早求診,至懷疑失聰時病情已不能逆轉。
「唔好同佢講,佢聾㗎」
陳因失聰致未能與人正常溝通,嚴重影響社交及日常生活,包括未能獲家人體諒。「屋企人成日話『唔好同佢講,佢聾㗎』,令我個心好痛,耳鳴又令我瞓唔到。」其後獲職業性失聰補償管理局20萬元賠償,彌補失聰帶來的損失。近年常參與局方舉辦的興趣班,與同路人結伴,重拾人生。管理局主席袁寶榮指,去年度共有520宗補償申請,其中239宗獲批,每人平均獲賠償9.4萬元。
另外,中大調查發現,有使用助聽器的聽障人士,生活質素及精神健康均較佳,並願意外出運動。建議聽障人士多使用助聽器,有助融入社區。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