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人物:100%香港製造交響情人夢

爽人物:100%香港製造交響情人夢

本港大部份學生最少學習一種樂器傍身,但可成為職業演奏家、站在舞台上表演的卻寥寥可數。旅居海外30多年、在香港土生土長的著名指揮家麥家樂,眼見本港音樂家欠出路,決定回流,組成全本土音樂家班底的交響樂團「18交響樂團」——一隊真正屬於香港,擁有香港特色音樂的交響樂團,栽培世界級的音樂家。

麥家樂成立「18交響樂團」,盼給予本地年輕音樂家一個發展平台。黎樹雄攝

維也納學藝屢獲獎

現年56歲的麥家樂於中一與古典音樂結緣,當年他參加學校開辦的小提琴班,從此愛上古典音樂,亦發掘出其音樂天份。他中四時以香港青年交響樂團首席身份到英國表演,欣賞到一名92歲指揮家的演出,「估唔到一個咁大年紀嘅人,竟然可以表演得咁有生命力」。從此他沉醉於指揮世界,決心向指揮家目標前進。
75年麥瞞着家人成功投考香港管弦樂團,毅然放棄學業,轉做職業樂手;兩年後赴德國深造小提琴,其後轉到維也納音樂學院學習指揮及作曲。

麥家樂

組樂團為港生開路

麥曾獲意大利托斯卡尼尼國際指揮比賽特別獎,及奧地利第一屆20世紀音樂國際比賽亞軍,先後與多個著名樂團合作,96年就出任俄羅斯佛羅內斯國家交響樂團首席指揮。
旅居海外多年,他體會最深刻的是外國對發展本土音樂不遺餘力,「日本、韓國、台灣,甚至內地都好支持同栽培本地音樂學生,好似日本政府就出錢向海外推廣日本音樂家,畀機會佢哋發展」。
相反,香港在這方面跑輸外國,「將大部份資源集中喺香港管弦樂團同香港小交響樂團,但佢哋以內地同外國樂手為主,本港學生冇乜機會」。他感慨地說:「其實香港好多學生都好有音樂天份同熱誠,水準唔差,只係欠缺機會同經驗。」
麥於是決定回流香港,成立18交響樂團,「18象徵全港十八區,希望成為香港本土學生發展音樂嘅橋樑」。
該樂團現有60名成員,並於明日在香港大會堂首次公演,「希望呢個樂團可發展成職業樂團,並可以喺18區巡迴表演,畀市民享受音樂,提升香港嘅音樂氛圍」。
他指香港的樂團並無本土特色的音樂,「香港作為中西薈萃嘅國際大都會,應該將中西古典流行音樂融滙貫通,創造香港特色嘅音樂」。 記者:謝明明

回味與羅文玩crossover

【本報訊】麥家樂是將西方古典音樂與香港時代流行曲crossover的先驅,1998年時任俄羅斯佛羅內斯交響樂團首席指揮的他,獲邀與香港歌星羅文合作,將30首香港時代流行曲改編成古典音樂風格,並灌錄成《情繫佛羅內斯》唱片。
麥憶述:「當年我要喺30日之內將30首流行曲改編成古典風格畀樂團演奏,即係平均一日就要完成一首,簡直做到癲咗。」
被問及與羅文合作,麥盛讚羅文是一個不可多得的音樂天才,「佢從未接觸過古典音樂,最初唔知點入beat,但一講佢就明,好快上手,佢真係有好高音樂天份」。

麥家樂(左)98年與羅文合作,盛讚他是音樂天才。受訪者提供圖片

18樂團是畢業生希望

【本報訊】每年本港有不少音樂學生畢業,但很少可以成為職業樂手,不少被迫轉做音樂教師謀生。前年畢業於演藝學院的郭子健就是其中一份子。他坦言,香港音樂畢業生出路少,「香港只有香港管弦樂團同香港小交響樂團,但佢哋多數請內地人,香港本土生只有小部份可以入團,但多數只係做兼職團員」。現為「18交響樂團」成員的他希望該樂團獲政府資助成職業樂團,成為本地音樂生發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