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會生產」嘜頭首現香港<br>自家設計布藝品 製衣工重拾尊嚴

「工會生產」嘜頭首現香港
自家設計布藝品 製衣工重拾尊嚴

【本報訊】製衣業曾為本港經濟寫下光輝一頁,為令巧手工藝得以傳承,一班「工廠妹」成立非牟利團體「展才基金」,炮製自家設計的布藝產品,希望為工會活動籌募經費之餘,也讓製衣工人重拾工作尊嚴。今次是本港首次有工會自創品牌殺入消費市場,產品均印有「工會生產」嘜頭。
記者:盧文烈

展才基金由零售、商業及製衣業總工會總幹事張麗霞牽頭成立。她說,製衣業雖然式微多時,但不少工人仍擁有良好技術,成立基金目的是讓更多製衣工人發揮所長,復興「香港製造」。
工會三、四年前已構思成立有關基金,當時其工會拍檔、人稱「才哥」的張添才也積極推動,但由於經費問題,計劃遲遲未能開展,直至去年,七名工會成員決定集資三萬元作開展基本費用;豈料才哥卻於去年8月突然因病逝世,令計劃一度暫停,現時基金面世,總算還才哥心願。

展才基金目前有兩名兼職工,享有額外5%工資作為退休金。江俊豪攝

所有布藝產品都有工會生產的嘜頭。

基金獲恒基資助數萬元

基金早前獲恒基兆業集團副主席李家傑資助數萬元,購買四部衣車及其他生財工具,並獲國際工會借場。現時基金出產貨品包括布袋、頸巾及書套等,品牌名稱為「自家創藝」,大部份由張麗霞及其他工會成員設計;客戶更可自行提供布料交工人縫製,基金早前便試過將女裝上衣改成手挽袋。
張說,基金所有產品都印有「Union made in Hong Kong By RCCIGU(工會縮寫)」嘜頭,這些標榜由工會生產的貨品,在外國很流行,但在港未普遍,她希望透過基金宣揚良心消費及環保訊息。基金年初成功從布料批發商收集數十箱布碎,加上在市面購入不同款式布料,足夠配搭出不同款式產品。
基金目前聘請兩名兼職,時薪30元,另享有相等於工資5%的退休金;若基金有盈利,工人更可分紅。53歲車衣工人May對於能重返製衣業表示高興,並對產品信心十足,「我覺得自己手工一流」。基金下周舉行開幕禮,市民可透過facebook訂購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