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今年先有「民企風波」,後有「國家機密」事件,部份上市公司賬目又「唔清唔楚」,已經嚇怕不少股民。專責調查上市公司在審計及財務滙報方面不當行為的財務匯報局,首8個月已接到12宗新增投訴,已遠超去年全年7宗新增個案。財匯局高級調查總監陳德成指出,於今年1至8月,連同去年的累積個案,共處理13宗投訴;當中只有1宗來自公眾投訴,其餘均由其他監管機構轉介。對於首8個月的投訴已經超越去年全年,陳德成似乎刻意淡化與近年上市公司質素日益下降有關,「唔需要去推敲是否差咗定好咗……好難用一個好簡單的圖表(指投訴數字)去表示。」
譚紹興:多咗民企上市
不過,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則認為投訴數字上升,與越來越多內地民企來港有密切的關係,「多咗內地民企上市,佢哋嘅審計standard同香港唔同!」他續指,由於經濟環境轉差,有關的問題賬目,包括欺騙、造假等或會越來越多。另外,有關的投訴當中七成涉及非四大會計師樓,譚紹興認為「四大會計師要保招牌,一啲有問題的公司就會落咗啲細行到!」期內,財匯局已經檢閱125份非無保留意見的核數師報告,全部均未有需要採取跟進行動。同時,該局亦計劃於本年度按風險因素抽查75間公司的財務報表,佔上市公司總數約5%,連同與會計師公會及港交所,三間機構將會抽查本港百分之二十的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另外,財匯局主席高靜芝表示審計監管制度改革的進展理想,有關改革的建議經已成形,並會繼續與各持分者就細節作討論,料諮詢最快可於明年上半年開展,希望未來本港的審計監管制度能獨立於業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