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容易又中秋,秋分剛過,佳節將臨。昔日香港仍是殖民地時,英國人並沒有洗掉港人的腦,禁止港人慶祝這個充滿民族色彩的節日。筆者還記得兒時每到中秋,茶樓的大型推銷月餅廣告,噱頭新穎,創意十足,如借用當年美國太空人登月,即有太空人送贈月餅予嫦娥之橋段,始終月餅是中秋節的主角之一,親友間相互餽贈是禮數,背後卻是溫情。六七十年代,大部份港人生活胼手胝足,那有餘錢買餅過節,要吃月餅,父母要早一年供月餅會,小孩子望穿秋水,才到八月十五,一家大小天台賞月,分吃月餅水果,享受的是家庭團聚天倫之樂。近月國教事件,談及身份認同和核心價值,港人的身份,應該認同甚麼?甚麼是港人的核心價值?是獅子山下精神嗎?是人權法治嗎?其中筆者最確定的,是父母對下一代的保護與珍視,由「死慳死抵」供月餅會到「唔好搞我個仔」示威,都凸顯了為子女付出和守護孩子的清晰立場,其中更糅合了東西方講承傳與自主的智慧。保良局陳守仁小學楊永明校長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