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麻地果欄旁,一座像鬼屋的建築物荒廢了十多年,年輕人都忘記了它從前是間戲院。已屆中年的,會記得九十年代它天天放日活鹹片,後來連鹹片都沒落,它就倒了。油麻地戲院如今修復再上路,變身成粵劇新秀搖籃,每個下午至晚上,鑼鼓聲起,三年後可會練出梨園新星?記者:何兆彬攝影:潘志恆
汪明荃:培訓新人
油麻地戲院是全港唯一戰前戲院,它荒廢了十多年後,近日復修後成了粵曲中心。七月開幕,運作了兩個月,院內每晚皆有節目,而幾乎每天下午,戲院亦隱約傳出鑼鼓曲聲,走入院內,只見羅家英在台下指指點點,說了幾句,又忍不住上台示範,過不多時,八和會館主席──汪明荃也來了。院內沒有人叫她「阿姐」,都叫「主席」,記者也跟着叫。汪明荃:「幾年前(2009)八和申請用北九龍裁判署做粵劇訓練中心,但政府最後把場地給了外國藝團,這之後,政府很清楚業界需要甚麼。其實我們由1994年,我做八和會館主席時,就已開始申請使用油麻地戲院!因為我聽叔父們例如阮兆輝、梁漢威他們說細個時,啟德遊樂場有戲院給他們每天演出,打滾多年,才練得一身本領!香港實行高地價政策,我們不可能買地方,惟有跟政府申請。北九龍那一次,我會覺得政府比較照顧外國藝團,我們失敗了。之後新光戲院有兩三次不續租,粵劇界不知道往哪裏去表演好了。如今油麻地戲院能改建成粵劇中心,但只有300個座位,不能給職業劇團使用,因為未能維皮(按:商業用需800座位),故只能給新秀表演,或租給民間的劇團。」油麻地戲院門外右邊相連的是公廁及露宿者之家,戲院內地方不大,改建前有800座位,但由於粵劇道具多,表演人數以五、六十人計,台前還要安放粵劇樂隊,因此改建後座位大幅減少。八和會館成了戲院的場地夥伴,開展的「新秀粵劇計劃」為期三年。這三年,在戲院演出的,都是新秀,沒有大老倌,這樣的情況下,票房如何?又如何能拓展觀眾層?
新人出道已40歲
「康文署向我們提供場地,我們再向粵劇發展基金申請資助,聘請管理人員,但八和仍要負責盈虧,所以我們其實很重視票房。這邊的票價不昂貴,分別是$100及$60,老人家還有半價優惠,其實收全費也是要虧蝕的,所以早陣子李居明捐助了我們,他答應一年捐100萬,三年是300萬,很感謝他!」計劃由七月開始,每年演130場,再加70場粵劇體驗場。」此70場與旅遊業議會合作,目標觀眾是遊客,每周六晚,由二至日,6:00演出至6:45,只有45分鐘,以作文化推廣。「演員從何而來呢?我們早前公開招募了演員,第一期共收了46人。但粵劇不是說十歲八歲就能演,一個演員練畢基本功,可能已40歲了。所以當初我們想限制新秀招募在40歲內,原來也不多,所以後來就放寬了。」練粵劇刻苦,確確切切是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雖然叫新秀,但其實很多都是職業演員,有在其他劇團演出多年,只是可能演二三線,並非主角。新秀之中,也有一些業餘的好手,他們日間上班,夜間找老師練習,質素很不錯。」除主席汪明荃外,共有五位藝術總監,傳承技藝,他們分別是李奇峰、阮兆輝、羅家英、新劍郎、龍貫天。「他們負責選角、定劇目、編角色,五人透過本身的專長──例如羅家英是文武生,去教導新秀,他們日間會來教,夜間又會看他們演出。八和會館用盡全力去培訓他們,新秀只需要盡力把戲演好,不需要擔心票房、觀眾、宣傳。」
粵劇界需要明星
那到底46個新秀,水準如何?「當然有參差,但不緊要,我們會給予機會。由於演出機會多,他們今天演主角,明天可能演配角,一個人生出來,也未必知道自己的本質。」阿姐說,培養新秀的目標,是希望把他們練成材,然後到西九戲曲中心演出!「我們又招募了第二批人,有36人,兩期共82人,他們都有基本功,我們要培訓的是職業演員。計劃分三年,第一年人人都有份演,而第二年會集中訓練能上位的,到了第三年,就可能當『六柱』制去做了。」阿姐承認,粵劇界需要明星:「一定要!現在我也看到了有幾個!每個界別都需要明星,從前雛鳳、林家聲,全都是明星。」由當年政府不瞅不睬,到如今攜手,她說:「這幾年大家講保育,大家突然醒覺,粵劇要保存及承傳,難得的是我們這一代都有使命感。香港的粵劇界沒有斷過,但大陸有十年文革,有些東西已喪失了!」承傳工夫不好做,但阿姐心中已有鴻圖,「西九同意粵劇是重要的,日後會有戲曲中心。我有個願望,因為這數十年,我們都在演唐滌生的作品,它們已有四十年歷史了!我希望能有這年代創作的劇本,日後,西九會有香港自己製作的粵劇,而成為保留劇本。」
羅家英:陰盛陽衰
羅家英私下並不搞笑,但為人老實,同一條問題問家英哥:新秀行不行?他答:「慢慢來吧。他們都很用心,但像今天演許仙的演員,都跟我三十年了,對戲曲很有心,雖然唔算叻,但很堅持。」新一代,有能力接上來嗎?「同我們比,是差了點。但幸好有些剛移民來港的男仔,他們到演藝學院讀書,畢業時已留港七年,拿到身份證了。因為香港一直是以任白為主流,女仔多,女唱的多,沒那麼着重功力,但粵劇不能單單保留鴛鴦蝴蝶派,像梁醒波那一路已斷斷哋了,只有尤聲譜,但尤都80歲了!」為甚麼粵劇界陰盛陽衰?「因為男仔要孭起頭家,要搵食,不能全身投入,好多都轉行了,女仔不同,有些很愛好的,就把粵劇當興趣來練。」其實家英哥對香港粵劇還保有希望,「我十幾歲時,人人都說觀眾老了,但這句話一直說到現在。有些觀眾十幾歲讀英文,到了五十歲就回歸中國文化了。」他同意粵劇界要出新星,「等於歌唱界要有劉德華,但目前在新秀中我還未見到有這樣的人,這一行,一定要浸!希望他們日後到西九,我已經66歲了,難道五年後還是我去演嗎?」他一教戲就肉緊,「不緊張的話,我上了大陸拍戲啦,我推了不少,留些時間在這邊。」
油麻地戲院1930年建立,歷史達80多年,被評定為二級文物建築,負責有關工作的是古物古蹟辦事處。總文物經理譚士偉:「一個建築物,會分成建築意義、歷史意義及文化/地域意義來評定,我們依據這些準則,寫成保育指引,再由政府復修。其間工人在門外雙柱發現面譜雕刻,我們一看,就知道是Art Deco慣用手法,一邊柱是笑面,一邊是哭。」他說,油麻地戲院建構上沿用較原始的方法,石牆以石頭堆砌,再用古老的方法黏合,「當年英泥很貴,古老方法就用蠔殼打碎,加入沙泥,再加黃糖煮成。」戲院初建成時,早期演的是差利等默片。修復工作,要保留原來建構,「從前的屋頂是瓦片,後來改成木棉層,既不穩固,且下雨時噹噹作響,我們保留了鋼桁架及木檁條,把瓦片換上了玻璃聚脂波紋板。」
油麻地戲院:地址:九龍窩打老道6號節目查詢(八和會館):2384 2939每晚正場演出時間:7:30pm開場6pm-6:45pm(粵劇體驗場)票價:$60、$100網址: http://www.hkbarwoym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