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連山兄及何俊仁兄對民主黨在選舉的敗因各有論述,韓兄在文中強調:「民主黨今次敗選的最重要原因,的確是『民主黨支持政改』!」筆者對此番觀點實在不敢苟同。首先,當日各大民調均顯示,市民對於改良版政改方案(即加入「超級議席」的方案)並不抗拒,最起碼是贊成的人較反對的人為多。韓兄所謂的支持政改令何敗選的論點又是如何立足? 的確,民主黨當日投票贊成通過政改,肯定流失了部份支持者;而事先未有透露在「密室」談判,肯定又流失了部份支持者。不過,支持改良版政改方案的中間派選民,其實也為數極多,只要民主黨好好把握,其實這批選民是很可能在立法會選舉中投向民主黨懷抱的。可惜的是,民主黨在政改方案通過後至立法會選舉舉行前的一段長時間,一直受制於「怕流失固有支持者」的枷鎖,不但未有將政制向前走的功勞加以放大,且更算是有點刻意低調和淡化,令不少中間偏左選民最終尚未走到民主黨懷抱便帶着懷疑的心態,急急腳行回頭路離開了,最終造成了支持者「有出無入」的窘境。其實,民主黨那寸土必爭的方式一直甚有市場,否則多年來也就不會累積了一堆忠實「粉絲」。因此,民主黨今次敗選的最重要原因,並非如韓兄所言是因為民主黨支持政改,相反,應是因為民主黨撐優化的政改撐得不夠義無反顧,最終「支持政改」未能轉化成為吸納支持者的誘因。對於民主黨地區直選得票減少的問題,筆者認為:今次選舉中,每名選民有兩票,一票投「超級」,一票投地區。由於泛民的支持者在「超級」中多數是投給了涂謹申、何俊仁及馮檢基,所以在地區直選中就很可能把另一票投給「非民主黨和非民協」的泛民候選人,這是正常不過的心態。再者,公民黨及人民力量在今屆選舉中大玩「明星效應」,也肯定搶走了作風相對較低調的民主黨候選人不少選票。韓兄的文章又提到,何俊仁的得票輸給涂謹申和馮檢基,並以此推論「很多市民是極度不滿何俊仁」。請韓兄回想一下選舉前的情景,何俊仁作為民主黨主席,本着大將之風,除了選前的幾天外,一直沒有舉起告急牌,反觀馮檢基自提名開始已極力營造力爭泛民第三席的形象,那邊廂的黨友涂謹申又是老早便疾呼有墮馬危機,在這情況下,何俊仁又怎會不落下風? 在認真檢討民主黨失利的同時,希望大家也能對何俊仁公道一點。但願這隻白鴿在傷癒後,能在美好的東方之珠中再振翅高飛!文武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