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衞生署昨日公佈一名64歲男病人,本月5日服用由大埔寶鄉街「林姑跌打醫錧」林萍娣(林姑)供應,聲稱治療痛症的米色藥丸、粉紅色藥丸及橙白色膠囊,數小時後因氣促和面頸部皮膚出疹,到大埔那打素醫院急症室求診,臨床診斷為藥物敏感,病人兩日後出院,該名跌打醫師疑非法行醫。
藥丸含西藥成份
衞生署表示,醫管局的化驗顯示,病人送交而沒有標籤的三種藥物均含西藥成份。其中一面印有「v」的米色藥丸被驗出含法莫替丁,常用於抑制胃酸分泌;粉紅色藥丸被驗出含雙氯芬酸,橙白色膠囊則被驗出含地塞米松及吲哚美辛。發言人指,吲哚美辛及雙氯芬酸屬非類固醇消炎藥,可導致腸胃不適、惡心和胃潰瘍;地塞米松屬類固醇,須由醫生處方,高劑量長期使用可引致圓臉、高血壓與血糖、肌肉萎縮、胃潰瘍等副作用。衞生署表示,林萍娣並非註冊西醫或藥劑師,懷疑她於「林姑跌打醫錧」內提供診療服務,已聯同警方採取行動;該署又呼籲市民立即停服由林萍娣提供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