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任還不到一百天,香港新一任行政長官梁振英就成為了政治焦點,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喪失了原本精明強幹、誠實可信及鐵腕領袖的形象。
梁振英上任還不到兩周就有一名局長被捕。另一名局長則被發現曾是經營劏房的無良房東─他把一切責任都推給妻子,並矢口否認參與其事。梁振英自己也陷入了寓所幾處違法建築的事件之中─他正是利用類似醜聞擊敗了選舉對手唐英年的。
令梁振英聲名大噪的還有其引發大量教師和學生走上街頭大規模抗議的草率決定─在學校課程中增設「德育及國民教育科」來將香港年輕一代與祖國大陸「重新連接」起來。對成千上萬的學生抗議者來說(許多人的父母也尾隨其後),失去客觀公正立場的教育是無法承受的。
從上屆政府延續下來的該項計劃,原本擁有一個善意的目的─令香港年輕一代認識當代中國。然而,正如唐英年在回答一個關於抗議事件的問題時正確指出的那樣─「魔鬼就在細節中」。
引發不滿的是由政府提供經費,並由一個親中團體發行的示範教科書。該書的內容多半是政治宣傳:其中包括斷言中國的一黨制極為先進,而美國實行的多黨制民主已經造成了負面的社會動盪。該教科書並未探討自一九四九年起實施的、導致數以百萬計中國人遭受迫害和餓死的致命政策。它也沒有提及從大躍進到文化大革命期間相互殘殺的政治運動。這一計劃的用意顯然在於灌輸思想而不是進行教育。
大規模的抗議活動迫使梁振英取消推行這一新科目的最後期限,並在推行時間以及如何推行上給予學校一定的靈活性。但由於幾乎所有學校都依賴政府津貼,賦予學校靈活處理權的舉措普遍被認為是一種策略性的推遲。因為各校校長都可能因此丟掉飯碗,大部份學校肯定會推行這一科目。
由一名十五歲學生─如今已經是一名民間英雄─帶領的抗議者們也已經撤退了,但這也是一個策略型決策。學生們已經承諾會繼續鬥爭直到該課程被廢除。
但起初中國政府為何會試圖強制推行這一科目?畢竟香港是世界上民眾教育程度最高的地方之一:就人均水準而言,這裏大概是除曼哈頓以外,擁有最多世界前二十名大學畢業生的城市。
但是,在執政六十多年以後,中國共產黨仍然有着深深的危機感。也許互聯網在當代中國無處不在,但被全世界視為日常生活一部份的YouTube和facebook網站仍然是被禁止的。中國的公安部門建立了一個巨大的互聯網監控系統,來過濾和審查那些中國領導人認為對自己不利的資訊。(明續)
邵新明
牛津大學前訪問學者,現為私人投資家
Project Syndicate, 2012.
http://www.project-syndicat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