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蒲台島大片樹林遭人夷平,秘密興建逾萬個骨灰龕位。地政署及規劃署亡羊補牢,先後出招凍結該片土地的發展。工程暫停,但逾萬塊石板卻仍遺留在山坡上,旁邊雜草叢生。當地原居民指興建骨灰龕位令該島「鬼多過人」,堅決反對。團體則批評政府後知後覺,白白犧牲自然生態。
記者:袁樂婷
位處香港最南端的蒲台島,是全港最多花崗岩種類的地點,亦是候鳥遷徙時的重要中轉站,生態價值極高。今年年初,有傳媒踢爆島上大片樹林遭人夷平,西南面山坡鋪滿三呎乘三呎的石板,疑為興建中的骨灰龕位。
原居民何光的祖先山墳旁原本種有大量蕉樹,現全被斬去,附近山坡更鋪滿石板,「好心痛,(蒲台島)亂七八糟」。另一原居民鄭婆婆稱,山坡上大量興建骨灰龕位,打擾祖先山墳,且令島上「鬼多過人」,「喺度住嘅人都唔安樂」。兩人贊成將蒲台島劃入郊野公園或發展旅遊業,「骨灰龕唔好搞喇」。
政府初時對偏遠小島的巨變懵然不知,收到投訴後急忙補鑊。地政署先向土地擁有人Splendid Resources Inc.發出「停止營業命令」,指興建骨灰龕位違反地契,即時叫停工程。城規會於3月2日接力,公佈「蒲台群島發展審批地區草圖」,將島上九成土地列為「非指定用途」。被劃入草圖的土地於落實用途前均暫時凍結,進一步阻止工程。
凍結發展只能暫時止血
城規會將於周五會議上審批該份草圖,並於三年內落實為「分區規劃大綱圖」。骨灰龕工程雖暫時停工,但逾萬塊石板仍遺留在山坡上。工程更連溪邊及極為陡峭的斜坡都不放過,密麻麻的石板最少堵塞了一條季節性河溪。
各界關注骨灰龕法案大聯盟召集人謝世傑指,政府早於2001年已提出將蒲台島列入郊野公園範圍,10年間卻「無晒下文」,批評政府後知後覺。他稱,凍結發展只能暫時「止血」,政府應採取強硬手段保護蒲台島,「畀時間大自然慢慢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