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敏君談國教科<br>應包含民主自由

岳敏君談國教科
應包含民主自由

【本報訊】岳敏君應邀來港參展,適逢這個多事之秋,香港先有保釣示威,再到「光復上水」行動,反國民教育科仍繼續燃燒。這名生於反右以後,在文化大革命中成長的中國著名當代藝術家,經歷過愛國教育的洗禮,接受過階級鬥爭的思想灌輸,他說國教待應包含公認的普世價值,就是民主、自由、人權和平等。

岳敏君背後的「儍笑人」雕塑用手遮蔽雙眼,他說每個人看到都有不同的理解。易仰民攝

自幼被灌輸階級鬥爭

岳敏君以「儍笑人」系列的藝術品聞名海外,這次來港展出的五件新銅製雕塑,其中一件「儍笑人」除了招牌的咧嘴大笑,還用右手遮蔽雙眼,記者問他背後的隱喻,他叫記者自己猜想,「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
年近50歲的岳敏君是黑龍江人,於1962年,反右運動後出生,童年時正值文革爆發。他說當時上學念的每一課都是「愛國教育」,灌輸的「普世價值」是階級鬥爭,「我們人生出來就有階級,沒權利和有權利,有資本和沒資本,所以要追求平等」。他坦言,每一個內地人都沒法擺脫愛國教育,最重要懂得思考,「需要記得就記得,需要忘記的時候就能忘記,有一種演員的本領」。
香港人反對洗腦國民教育,岳敏君認為,香港社會要解決的,就是如何讓國民教育能迎合港人的性格和價值觀,由港人自決,「香港人認為是最重要的東西,就不能丟」。他說無論是愛國教育還是國民教育,也應包含世人公認的普世價值,就是民主、自由、人權和平等,「如果避免了這些,我覺得就有問題」。
岳敏君來過香港五、六次,這一趟適逢兩岸三地爆發保釣、反日示威。被問到對釣魚台的看法時,他直言這是人類永遠不可避免的爭鬥,甚至是戰爭,「爭鬥就是實力決定了一切,沒有別的東西」,釣魚島最後命途如何,他說無法知道,「我只能用笑來面對」。

岳敏君一系列的「儍笑人」作品,用笑去表達對事情的無奈和無力感。

中港兩地應維持差距

訪問在尖沙嘴海港城進行,對出就是廣東道,近年已被內地遊客攻陷。中港矛盾日益加深。岳敏君說,無論在文化水平、辦事方式,內地和香港仍有差距,從而產生很多矛盾、衝突,正好反映香港跟內地城市不一樣。他認為,矛盾需正視和平衡,但也可存在,若香港發展變得跟內地城市一模一樣,「就說明肯定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