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勢力入侵券商<br>吞噬外資行市佔率 大和傳裁員

紅色勢力入侵券商
吞噬外資行市佔率 大和傳裁員

【本報訊】近年投資市場冇啖好食,外資行在港逐步瘦身,關閉無利可圖業務。據證監會資料顯示,外資行在港持牌人士數目有下降趨勢,與同此時,中資行靜悄悄地於香港證券業逆市「霸地盤」,相信無論旺市抑或淡市,中資行市佔率將有增無減,紅色勢力將繼續滲入香港證券業。記者:楊智佳 葉景平

最新鮮滾熱辣的外資行裁員消息,是來自大和證券,該行關閉在港OTC場外股票、外滙及利率衍生產品業務,裁員30至50人。本報記者前往大和證券於金鐘太古廣場的香港總部,求證有關事宜,惟大和公關發言人對此不予置評。該公司今年2月曾經表示,會在香港裁減員工最多600人。

外資行持牌人減逾7%

據了解,今次大和裁員不涉及窩輪及牛熊證部門,聯交所數據統計,大和在輪證市場佔有一定份額,截至上周五止的9月,大和佔整體輪證成交額約8%,最高份額為瑞銀及瑞信,佔20%及17%,大和窩輪市佔率約11%,過去一個月合共推出38隻輪證上市,反映運作持續。證監會資料顯示,昨日證監持牌人數目達34449名,較去年9月底的34548名相距不遠,不過出現外資行減少、中資行增加情況。以首100家持牌人士數目最多金融機構的數字計算,外資大行持牌人數達7657名,較去年同期8263名減少606名或7.3%。過去一年,有13家外資大行的持牌人數目錄得下降,只得四家錄得上升,可見於最近一年,外資行正縮減香港業務規模。大和及大摩最近一年減少持牌人數目的速度最快,分別下降94人(33%)及282人(22%),至193名及1011名。再對上一年,即2011年9月24日為止的12個月外資行持牌數目,則跌0.3%,反映當時QE2出現,仍未能令外資大行於香港積極擴充,個別投行策略變得保守。

中資行逆市增聘人手

外資縮水的同時,中資行卻逐步滲入本港證券行業,除透過收購,如海通收購當年的大福證券(665,現稱海通國際)股權外,自然增長速度相當快。過去一年,中資行持牌人數升3.2%至2493名,期內有八家中資行持牌人士數目錄得增加,僅三家錄得下降。再對上12個月,增幅更達8.1%,數字與外資行反差極大。中資行逆市仍繼續增聘人手,於證券行業霸地盤的趨勢會持續下去。去年至今,外資投行炒人炒個不停,但為免太高調影響形象,投行以「唧牙膏」手法裁減員工。早前有報道指出,大摩先在5至6月期間裁去一成投行員工,其後在8月再裁減9人。里昂先後在6月及7月分批裁減數十名員工。其餘多家外資亦在年內被傳出小規模裁員,獨立股評人胡孟青表示:「行內人已見怪不怪,哪個星期沒投行炒人才是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