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平息新界東北發展的爭議,政府企圖以增加公營房屋比例,利誘市民接納,規劃署昨更親自到房委會諮詢及聆聽策劃小組委員會的意見。策劃小組委員兼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成員蔡涯棉透露,委員均認為要提高發展密度及地積比,將公營房屋比例增至55%,將公營單位的數目由原先五萬個,增至7.5萬至8萬。
曾俊華「撲火」
房委會轄下的策劃小組委員會昨討論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計劃的公私營房屋比例,委員蔡涯棉在會後表示,建議提高發展區的住宅的密度,由現時約21.2%提高至約25%,地積比也應由五倍增至六倍,相信可將住宅單位的數目,由現時約5萬個,提升至增至7.5萬至8萬。至於被問到增加公營房屋比例,會否成為天水圍翻版,他認為如果公屋及居屋合佔55%,是相當健康的比例。
此外,特區政府各官員繼續為新發展區「撲火」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昨表示,早於十年前他負責規劃工作時,已計劃開拓新界東北,強調發展新界東北純粹是市區土地不足,需要開拓更多土地資源,應付人口增長及市民住屋需求,彌補市區土地不足。
至於政府近日一改再改,由傳統模式改為公私營發展,曾俊華否認向發展商讓步,強調未有最後定案:「我唔知道你點解聽到讓步嘅感覺,但我哋仲未有任何決定,但一般都推行傳統性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