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心系列:維持血液循環 防器官衰竭<br>續命之寶心室輔助器

換心系列:維持血液循環 防器官衰竭
續命之寶心室輔助器

【本報訊】適合移植的心臟可遇不可求,病人成功換心前,需要依賴先進儀器暫代心臟功能續命。公立醫院近年引入可內置或外置的心室輔助器,充當「人工心臟」,協助維持病人的血液循環,以防其他器官衰竭。專家形容,這類儀器是病人通往康復的橋樑,外國經驗顯示,有病人使用內置心室輔助器後,至今存活八年。記者:陳凱迎 梁麗兒

瑪麗醫院心胸外科顧問醫生區永谷表示,輪候換心的病人,以往除依靠藥物加強心臟功能外,也會利用人工心肺機,或主動脈球囊輔助器,協助維持身體功能。若病人已使用上述兩款儀器,加上至少兩種強心藥物,心臟功能仍未回復正常,其他器官又開始輕微衰竭,醫生會考慮為病人改用俗稱「人工心臟」的心室輔助器,以防其他器官功能進一步轉差。

儀器分外置或內置

心室輔助器可外置或內置,兩款儀器均可暫代心臟角色,協助病人將血液泵出。使用外置心室輔助器的病人,需在胸膛經皮膚插入連接心臟和儀器的喉管,儀器利用磁力轉動螺旋葉輪,保持血液流動,讓心跳微弱的病人能維持血液循環。但使用外置心室輔助器的病人須長時間住院,無法如常生活,病人也須服用薄血藥,以防血液於儀器內形成血栓。公院近年引入的內置心室輔助器,同樣可代替心臟,將血液泵向全身,但因儀器已植入病人體內,病人只需將確保儀器運作正常的數據收集器帶在身邊,便可如常生活,外觀看來像穿了件背心和揹了個腰包。無論是外置或內置儀器,病人都有感染風險,儀器壽命也有限,例如外置儀器每30日須更換一部,每部15萬元,內置輔助器壽命較長,每部卻需120萬元,有關費用由醫管局支付。(換心系列三之二)周一刊出

外置心室輔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