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釣魚台紛爭尚未出可見和解迹象,但內地周末、周日已沒再出現過往的大規模反日示威,顯示當局不只未再組織民眾上街,連自願上街的愛國者也受到管制。如果中國當局只是如此單方面強硬壓制反日示威,不難想像,民間反政府的聲浪不會低過反日聲浪。
意味不惜兩國斷交
剛着手接掌中國外交大權的習近平,自然不會犯如此低級錯誤。在對內壓制反日示威的同時,北京對日的強硬姿態也在升級,斷然推翻了20日剛通知日本會如常在27日舉行的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紀念儀式,將有關紀念活動無限期押後,其嚴重性已不亞於召回中國駐日本大使。
中國一向重視中日邦交正常化逢十慶典。1982年中日建交10周年,中國總理趙紫陽訪日,日本首相鈴木善幸訪華。1992年中日建交20周年,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訪日,日本天皇明仁首次訪華。2002年中日建交30周年,因小泉純一郎擔任首相後兩度參拜靖國神社,兩國關係轉差,但中國仍舉辦慶祝大會,江澤民、胡錦濤出席。北京如今取消紀念兩國建交慶典,擺出破釜沉舟的姿態,大有不惜兩國斷交的意味。
嚴管示威 反制日本
習近平神隱兩周後復出,北京的對日政策已展現不同策略。其一,對內嚴厲管制民眾示威,既避免再出現有損國家形象的示威者打砸搶行為,又避免出現有損中共現任領導人形象的大批毛澤東畫像、擁毛標語。其二,對美國表明強硬態度,促美對日施壓,避免美被日綁上戰車。美國防長帕內塔訪華與習近平會晤後,已不再重申美日安保條約適用於釣魚台。其三,對日本的反制,除公務船、軍艦進入釣島海域外,經貿、外交的施壓措施也陸續出台。
習近平的這種風格,與他2009年在墨西哥批評西方人吃飽了沒事幹、對中國說三道四一樣,盡顯其強硬一面,相信有助他在中共黨內、軍中樹立聲望,但同時會刺激中國威脅論在國際上蔓延,其中的平衡點豈易拿揑?
李平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